暮春的大别山麓,新绿漫山,竹涛阵阵。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深入霍山县诸佛庵镇,一座掩映在竹海茶园中的村落——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渐次铺展。青瓦红砖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斑驳的三线厂房改造成的画室里透出油墨香气,身着校服的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在军工博物馆里参观……
近年来,仙人冲画家村以“红色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开发+艺术研学融合”为引擎,激活“红、绿、文”三色资源,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基因点亮振兴之路
“同学们看,这台锈迹斑斑的机床,曾经生产出无数军工零件,见证了三线建设者们的艰辛与荣耀……”在仙人冲画家村安徽省唯一的三线军工博物馆内,诸佛庵镇中心学校12岁的“红领巾小导游”王思成正在用稚嫩坚定的声音,向前来研学的外地同学们再现三线建设场景,科普我国军工发展历程与成就。
“霍山是革命老区,具有历史的文化沉淀,我们带孩子们来这里缅怀先烈,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先辈们用生命和心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为将来这个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合肥市五十中学高刘分校副校长陈浩说。
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位于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乡镇霍山县诸佛庵镇,距离霍山县城20公里,是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近年来,仙人冲画家村结合三线军工文化、美术创作等元素,成为集研学、写生、度假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在画家村创新打造的沉浸式密室《红夜》入口,游客们正用心聆听1929年诸佛庵民团起义的历史背景。推开门,昏暗的灯光下,“穿越剧场”里演员们重现着革命先辈策划起义的场景,游客们化身“地下工作者”,在机关解谜中感受着当年的惊心动魄。
“这种体验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到的温度。”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建军兴奋地说。
诸佛庵镇将三线军工文化、查茂德烈士红色家书园与刘淠西故居等红色基地巧妙串联,构建起“红色教育+思政实践+历史传承”的立体课程体系。2024年,6万人次的研学团队到访,让这里的红色文化成为吸引人流的“强磁场”。当孩子们在博物馆里临摹三线建设者的画像,当游客在密室中为革命先辈的抉择动容,红色基因正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山水资源转化富民资本
在仙人冲画家村的竹文化馆内,孩子们正围坐在竹编教室,专注地看着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同学们,大家跟着我这样编,先把竹条弯成这个形状……”非遗传承人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小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简单的竹器用品便初具雏形。
万亩竹海千亩茶园,诸佛庵镇绿色家底得天独厚,82.1%的森林覆盖率绘就生态底色。依托“江北毛竹第一镇”和六安瓜片主产地优势,画家村建成大别山第一竹海竹文化馆,以“一根竹子的成长”“一片叶子的蜕变”为主题,打造采茶、挖笋、竹编非遗体验等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在“竹茶一味”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仙人冲自古就有左慈修道、仙人对弈等美丽传说,这里山川险峻,风光秀丽,棋盘岩、一线天、祥云寨、黑龙潭、仙人湖等瑰丽景色,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明亮的水墨丹青。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厂房群简约厚重的军工建筑美学,形成自然人文与历史时空咬合的厚重美感。徒步、骑行、露营等休闲业态风行当地,“画隐”民宿集群成为网红打卡地,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很多游客来了都不想走。”竹林雅轩农家乐老板袁方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介绍:“这里的房屋都是三线军工厂遗留下的老厂房。我们2016年7月投入70万元做了装修开始经营,去年的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
曾经“藏在深闺”的山水资源,如今已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民资本”。2024年,仙人冲画家村里民宿接待量近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00万元,40%的村民直接或间接投身旅游产业,户均增收6万元。
艺术研学激活发展动能
2015年,一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在这里启幕。诸佛庵镇将闲置的三线厂房改造成画家工作室,邀请范迪安、杨国新等80余位画家入驻,打造大别山区首个画家写生基地。如今,5.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里,“厂房变画室、村庄变展厅”,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与斑驳的军工旧址相映成趣。
皖西学院的韩菁老师正带着学生们在这里写生,她笑着说:“这里的自然景观和艺术氛围特别适合学生们写生,大家都很喜欢这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艺术赋能催生了多元业态。全省首个红色主题密室、全市首个竹文化馆、全市首个艺术主题民宿、全市首个艺术主题露营地如雨后春笋般在画家村里诞生,形成了“艺术交流、民宿集群、研学场馆、休闲体验”四大旅游板块。就连村民们自家种的茶叶、笋干、山核桃,通过画家和游客的朋友圈,也都成了网红产品。2024年,全村仅农产品销售就达200万元。
红色是精神底色,绿色是发展本色,艺术是创新亮色。诸佛庵镇立足红、绿、古、特资源,文化赋能让研学有里有面,资源聚拢让研学有条有理,振兴体能让研学有声有色,从“三线废墟”到“艺术村落”,从“资源沉睡”到“价值觉醒”,将研学旅游这盘棋彻底走活了。
作为红色老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山县通过挖掘“西镇暴动”“传贤故里”“皮旅突围”“三线军工厂”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红色研学产品和服务,如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创产品等,带动了当地乡村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产业的发展。太平畈的石斛探源、诸佛庵镇的竹海漂流、下符桥镇的稻田风光,与儿街镇、黑石渡镇、大化坪镇的采茶体验等绿色研学项目则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促进了乡村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大大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