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间,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田间地头里,特色产业蓬勃生长;村舍庭院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如今的霍山县乡村,正以“千万工程”为笔,在江淮大地上勾勒出一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16亿元,建成8个精品示范村、122个省级中心村,乡村面貌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蝶变”的跨越。
规划先行:重塑乡村“形”与“魂”
在单龙寺镇扫帚河村,一场“乡村美学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曾经泥泞的土路变身宽敞的水泥路,杂乱的水塘升级为景观池,闲置的农房改造成网红民宿。“我们坚持‘节约集约、因村制宜’原则,将村庄规划与文旅产业布局深度融合。”单龙寺镇党委副书记沈定介绍,通过整合美丽中心村、污水治理等项目资金,该镇不仅完成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升级,更依托屋脊山“摄影名山”品牌,打造“摄影观光——民宿体验——农产品销售”产业链,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我们原来这个塘湾生产队过去是土路,一到下雨的时候,走路都不好走,骑车子满车子都是泥巴。现在党的政策好了,给这公路修得非常到位,家家户户都通水泥路,改水改厕、污水改造,包括这个绿化、道路,改造得都很到位。党的政策好,带动我们村民也发家致富,变化很大。”村民郑强站在自家门前感慨万千。从原先的山窝窝,到如今仿佛置身于景区的家乡,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向社会大众自信展示。
产业突围:激活乡村“造血”动能
和美乡村建设,产业是根基。霍山县在扮靓乡村“颜值”的同时,更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内核。单龙寺镇依托屋脊山全年巨大的摄影客流,引导村民发展民宿经济。“屋脊山·隐”民宿负责人陈晨回忆,去年一场日出美景让他毅然决定留下创业,如今民宿年均接待游客数量节节攀升,不仅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土鸡蛋、高山茶等农产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深山里的“最美打卡点”。
不止单龙寺镇,霍山县各地正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漫水河镇依托中药材资源打造“西山药库”核心区,大化坪镇以茶产业为纽带建设“金山药岭名茶地”,诸佛庵镇通过竹艺加工让“一根翠竹”变身“富民金条”。据统计,全县乡村旅游年收入突破8亿元,特色农业产业带动超5万农户增收,真正实现“村庄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共建共享: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和美乡村,“和”是核心。霍山县将“千万工程”与基层治理结合,创新“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现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自发成立旅游服务志愿队,乡村发展有了‘内生动力’。”据单龙寺镇党委副书记沈定介绍,在扫帚河村,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常态化开展“和美乡村大家谈”活动,从道路建设到产业规划,群众全程参与决策。
此外,霍山县还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和美乡村建设指挥部,乡镇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村级设立“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制度,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格局,乡村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风尚美”。
霍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达标型”向“示范型”升级,让乡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