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默默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大别山深处造林护林30年;她自强自立,在爱人早逝后含辛茹苦抚养4个孩子成长成才。她叫陈宝珍,六安市霍山县木材公司退休职工。
1963年,陈宝珍与丈夫被分配到霍山县磨子潭镇林业站工作,两人带着满腔热情在大别山深处披星戴月造林护林。他们还共同参与了海拔高、条件复杂的胡马公路和磨西公路的设计与修建。
30年的坚守,陈宝珍对“大别山深处那片林”有着很深的感情,她为此多次放弃了进城机会。“有一年,组织上决定调我到六安市林业公司。我在基层待习惯了,孩子也适应了山里环境,最终还是放弃了。”陈宝珍舍不得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精心抚育的林木。她的4个孩子,名字里都带着“林”字。“我要让孩子记住大别山深处那片林,成长为有用之‘材’。”陈宝珍说。
时间的指针拨到1974年,丈夫陈存富突然因病去世,当时的陈宝珍年仅34岁,4个孩子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不足3岁。家庭剧变犹如晴天霹雳,但坚强的她擦干泪水,顽强地撑起了这个家。
“小时候,妈妈把鸡蛋卖了,买了一把新柴刀,每天带着大哥上山砍柴。平日里,她自己种菜、养鸡,贴补家用。”在老二陈路林眼里,妈妈热爱生活、坚强乐观,虽然吃尽了苦,但面对孩子们,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认真学习,自强不息”成了默认的家法家规。“那时候,住磨子潭林业大院,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家的小饭桌上,趴着4个认真写作业的孩子,邻居们都说陈家的孩子个个都成器。”曾经和陈宝珍在一个单位共事多年的董大爷感叹说。
“再苦再累,也要让你们读好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陈宝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陈宝珍的长子后来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次子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三子毕业于原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四子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又把“读好书,做好人”作为家训传给了下一代。2019年,陈宝珍的孙子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四‘林’皆成才”在当地传为佳话。陈宝珍先后获评“安徽好人”“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其家庭于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皖美林业家庭”。今年5月,陈宝珍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