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一脉灵秀水 润泽金霍山
信息来源: 落儿岭镇   作者: 何云川   发布时间:2025-09-05 16:24:00

  霍山,一座以山为名的灵秀之地,却在血脉深处蕴藏着水的灵魂。山是她的脊梁,巍峨挺拔,刚毅如铁;水是她的脉搏,蜿蜒流转,柔韧似歌,如低吟浅唱在岁月长河中回响。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这看似简朴的地理格局,实则是一幅天地匠心、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层峦叠嶂之间,苍翠如海,碧波翻涌,仿佛大地呼吸的律动;溪涧纵横之处,清流潺潺,银带轻舞,宛如天工织就的素练,轻拂过千峰万壑。山因水而愈显幽深,水依山而更添灵动,二者相生相依,交织出一幅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生态画卷,令人心驰神往,恍若步入桃源仙境。
  然而,在这片诗意栖居的沃土背后,曾深埋着一段与水抗争的沉重记忆。历史的长河中,水,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曾是毁灭的利刃。每逢汛期,淠河如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破堤岸,浊浪排空,席卷村庄与良田。房屋倾颓于洪流之中,道路断裂于泥泞之下,庄稼淹没在汪洋之内,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山间的炊烟本应是人间烟火的温柔象征,却屡屡被狂澜撕碎,消散于风雨苍茫。那是一段被洪水支配的岁月,山再高,挡不住天灾的肆虐;人再勤,抵不过自然的怒吼。水患如影随形,成为霍山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深深刻入记忆的年轮,铭刻着生存的艰难与不屈的守望。
  命运的转折,始于一个崭新时代的曙光初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如春雷激荡,唤醒沉睡的山川。霍山儿女闻令而动,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群山环抱的峡谷深处,佛子岭水库巍然崛起,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天地之间,锁住奔腾千年的洪流。钢筋水泥之下,是无数建设者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身影;大坝高耸之上,是华夏治水智慧与坚强不屈意志的结晶。从此,肆意咆哮的洪水被驯服,化作可控可调的生命之源,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干涸的土地,唤醒沉睡的希望。
  淠源渠水利工程如绿色动脉,将甘泉输送到每一片田野、每一户人家。昔日荒芜的洼地,如今稻浪翻滚,金穗低垂,映照着丰收的喜悦;曾经贫瘠的山坡,今已果园连片,茶香四溢,氤氲着生活的芬芳。水,从灾难的化身蜕变为丰收的使者,霍山也从“水患之地”跃升为“鱼米之乡”。百姓安居乐业,村落炊烟袅袅,大地重焕生机。这不仅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解,更是一曲人类智慧与坚韧书写的壮丽凯歌,在时光中久久回响,激荡着后人的心弦。
  时光奔流不息,霍山人并未止步于治水的胜利,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将水资源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人们深知:水,不仅是生存的依托,更是财富的源泉。于是,一场以水为笔、以山为纸的新时代篇章悄然铺展。迎驾美酒,汲取千年岩层中沉淀的清冽山泉,经岁月酝酿,醇香四溢,成为徽酒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时代传承的匠心温度;迎驾山泉,取自原始森林深处的天然活水,滴滴纯净,跃入千家万户,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摆上亿万家庭的餐桌,润泽着现代生活的每寸时光。
  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霍山更巧妙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胜景。“大峡谷漂流”如一条碧玉丝带穿行于险峰幽谷之间,皮筏逐浪,惊险与欢笑交织,游客在激流中感受自然的脉动与生命的激昂,夏日里人声鼎沸,水花飞溅,孩童嬉戏,家庭同乐,这里是全国游客避暑纳凉的理想目的地。水,不再是被动防御的对象,而是主动创造价值的载体,是撬动经济腾飞的支点,是点燃幸福生活的火种。
  从“患水”到“治水”,从“用水”到“兴水”,霍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水的意象,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升华——由祸转福,由害变利,最终凝练为“金水银水”的财富密码。这不仅是资源的再发现,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让山水真正成为人民福祉的源泉,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今日之霍山,水已不再是威胁,而是城乡跳动的脉搏,是文明闪耀的明珠。它流淌在田间地头,滋润着丰收的希望;它跃动在工厂车间,酿造着产业的芬芳;它荡漾在游客的笑靥中,传递着幸福的温度。这水,诉说着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共生的千年对话,见证着一个山区县在时代洪流中逆流而上、华丽蝶变的壮阔历程。
  山水相依,生生不息。霍山正以水的柔韧与灵动,以山的沉稳与厚重,向世界发出深情邀约——在这片被水滋养、被爱守护的土地上,共赴一场关于生态、发展与诗意栖居的永恒盛宴。

审核: 杜世宏 王倩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