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思春(左二)带领城管队员在辖区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向摊主发放宣传传单,讲解城市管理相关规定、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要求,引导摊主合规经营。(资料图)
夜雨滂沱,手电光束在如注的雨幕中倔强地撕开一道口子。深及大腿的积水中,一个身影率先冲锋,身后紧随着一群“城管蓝”。他们涉险排涝,挨家挨户搜寻被困居民,在洪流中守护万家灯火。当晨光熹微,被安全转移的71岁老人石春强紧握着他的手,声音哽咽:“您就是咱的‘守护神’啊!”
这个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就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舒城县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朱思春。从边防哨所的“橄榄绿”,到城市街头的“城管蓝”,他始终践行“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铮铮誓言,将“为民服务”的初心熔铸于城市管理的经纬之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不凡篇章。
危急时刻,他是挺身而出的“守护神”
7月17日深夜的暴雨,让舒城县城区瞬间陷入内涝。朱思春带领队员们彻夜奋战,调度设备、涉水排险、转移群众、抢救财物。当石春强老人紧握他的手,道出那句朴实的“有你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时,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正是他用日复一日的守护换来的最珍贵的勋章。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勇敢与担当,源于十二载的军旅锤炼。1997年,18岁的朱思春加入宁波市武警公安边防支队。在浙东沿海的峥嵘岁月里,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士官”6次,被浙江省树立为“爱民固边”学习先进典型……部队不仅锤炼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筋骨,更将“守护人民”的信念深深刻进他的灵魂,朱思春深情地说:“部队教会我,任何岗位的核心使命都是守护人民。”
这份誓言不仅回荡在暴雨洪峰中,也响彻在烈焰翻腾的火场。2020年6月1日午后,该县万佛路附近突发大火。朱思春闻讯,没有丝毫犹豫,带领百余名执法队员火速驰援。他临危不乱,一边指挥队员与消防战士协同作战,遏制火魔;一边身先士卒,多次冲入浓烟弥漫的火场,争分夺秒抢运群众财产。经过6个多小时的鏖战,大火被成功控制,累计转移财产价值100余万元,避免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事后,获救企业专程送来锦旗致谢。
“应急处突,城管队伍必须是一支拉得出、顶得上的力量!”这是朱思春常挂嘴边的话,更是他行动的准则。在2021年“8·12”特大暴雨及历年与灾害的战斗中,他累计调度车辆1600余辆次,组织3500多人次作战,安全转移受灾群众600多名,保全群众财产价值2000多万元。群众口中的“守护神”,是以朱思春为代表的城管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坚固堤坝。
攻坚克难,他是善于攻坚的“智多星”
守护城市安宁,不仅需要应急处突的勇毅,更离不开日常管理中啃“硬骨头”的智慧。“有人说城管是‘得罪人’的活儿,可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城市秩序关乎民生福祉,这就是我的新战场。”朱思春态度鲜明。
这份军人本色在古城南路拆违攻坚中尽显。飞霞农贸市场段违建棚杂乱破旧,污水横流,影响交通,群众投诉不断。朱思春带领队员起早贪黑,逐户耐心做工作。不料一天,一名摊主借酒劲撒泼,挥舞菜刀威胁。寒光闪烁,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朱思春却毫无惧色,如礁石般挺立,冷静宣讲政策法规:“你们的利益我们要保障,我们会帮你们协调市场内部摊位,但城市秩序的红线必须守住。”这种岿然不动的定力最终打动了对方,违建顺利拆除,市民购物环境焕然一新。
这种担当与智慧的结合,在他处理另一起棘手事件时再次得到印证。7月25日,梅河东路孔集村汽车修理厂拆迁谈判陷入僵局,周某对拆除房屋抵触强烈:“拆了,我这生意还怎么做?”朱思春设身处地为其谋划:“临街三间房屋拆了用来修路,剩余房屋和场地重新规划改造,完全能满足修理厂需求。”他不仅耐心讲解政策,争取合理补偿,甚至连其家中隐藏管线迁移费都精算到位并争取落实。两天的政策宣传和法律法规讲解,五个小时的真诚沟通,汗水浸透了他的制服。最终,周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朱大队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一定配合!”
担任大队长以来,朱思春累计攻克城市顽疾1000余件,治理违规占道经营36000多次,规范非机动车停放25000多辆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他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更是“军人执行力”向“为民服务力”的生动转化。
心系群众,他是传递温情的“贴心人”
在朱思春心中,执法既要有雷霆力度,更要有春风般的温度。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探索“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并重之道。
春秋北路与纬一路交叉口的临时菜市场,菜贩们曾饱受烈日炙烤之苦。朱思春现场办公,迅速安装遮阳网,设立便民服务亭,提供茶水及纳凉服务。摊贩许令贵感慨:“搭了遮阳棚,菜不蔫了,环境干净了,菜卖得也快了,大伙儿都高兴!”
这仅是朱思春暖心举措的一个缩影。他创新提出“三勤工作法”——勤走访、勤沟通、勤管理,成功引导151处流动摊点、60处小吃专区规范经营;春节期间设置的16处招工点人潮涌动;“三大考”期间设立的65个便民点为莘莘学子撑起一片片清凉绿荫。“以前小吃摊乱摆乱放、油污满地,朱队长牵头成立舒城县小吃协会,现在实行协会自治、规范经营,食品安全有保障,环境也更加整洁。他处处为群众着想,我们服气!”舒城县小吃协会会长黄军由衷赞叹。
在外是群众心中的“守护神”,在城管大院,朱思春是204名退役军人的“贴心站长”。队员杨圣文因眼疾手术致贫,朱思春多方奔走争取补助;队员彭润生初入城管时业务生疏、家庭困顿,朱思春手把手教办案,热心帮其家属介绍工作。“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懂军人、爱军人、知军人,我愿意为他们服务。”朱思春的话语铿锵有力。200多次促膝长谈、50余起矛盾化解,朱思春将队伍锻造成一支“内部融洽、心系百姓”的铁军。当彭润生晋升副中队长时,这个曾被生活重压的汉子眼眶湿润:“朱队长教会我的不仅是执法,更是做人。”
朱思春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奖状: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执法之星、十佳优秀城管……面对荣誉,他目光沉静如初:“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只要群众需要,我永远是那个冲在最前线的兵!”
当夕阳为城管大楼镀上金边,朱思春和队友们的身影依然穿行在大街小巷。这条路,他已走了十一年,并将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为民服务的阵地永不转移,守护人民的初心永远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