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大别山黄牛”保种为核心,通过“科技+产业+文旅”多元发展路径,推动“黄牛”这一特色种质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霍山县水口寺农业有限公司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数百头黄牛放养在山林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牧场画卷。
“目前我们基地是农业农村部的标准化示范场,安徽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我们安徽省唯一一家大别山黄牛保种厂。基地常年的存栏量在1500头左右,每年销售在五六百头,每头牛的产值在两万到两万五千元。”霍山县水口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克勤介绍。
为谋求更大发展,公司在做好大别山黄牛保种场建设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大别山黄牛与鲁西黄牛、日本和牛、安格斯牛进行杂交改良,并探索出一条“饲料—秸秆利用—粪污处理—颗粒有机肥—沼气”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4000多亩,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00余头牛,发展成为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得益于山林自然放养的方式,这里的黄牛肉质细腻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我们准备进行文旅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产业,进一步拓展我们产品展示的空间。”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负责人赵克勤也是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霍山县水口寺农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企业的发展中,为我们三尖铺村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土地租金,每年为当地的群众带来土地租金收入约20万元;二是务工收入,每年发放务工工资约60万元;三是村企合作,通过项目资金投入、代养黄牛,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黄牛养殖,打造农文旅集中示范区,让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下符桥镇三尖铺村党总支书记刘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