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正文

蔡家畈村的“金色密码”
信息来源: 太平畈乡   作者: 孙林红   发布时间:2025-09-28 17:19:17

  金秋时节,蔡家畈村的稻田里稻穗饱满,微风拂过,金浪翻滚。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聪穿梭在田地里,指尖轻触沉甸甸的稻穗,望着这片长势喜人的有机水稻,难掩兴奋:“今年估计又是个丰收年!我们村的大米纯天然成长,没施一点农药,这穗头沉得能压弯稻秆呢!”这满眼的金色,正是蔡家畈村藏在田间地头的“致富密码”。

  近年来,蔡家畈村紧扣“党建+农业”发展思路,把“农”字文章做深做透。2024年,该村率先领办“党建+农业”,打造乡村振兴新‘稻’路”项目,何聪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统一流转405亩土地,创新推行水稻与油菜两季轮种模式。土地连成片、耕作成规模,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让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举突破100万元大关。村民的日子,就像这稻田里的稻穗,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愈发饱满红火。

  发展的脚步里藏着为民的温度。2024年8月的“共话太平”板凳会上,何聪和村民围坐成圈,摇着蒲扇拉家常。当留守老人叹着“地里的活跟不上趟”,弱劳力愁着“扛不动锄头”时,他攥紧了拳头:“大家的难处,就是我们的心事,一定解决!”这份承诺,成了他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的动力。

  2025年,何聪再挑重担,领办“红械兴农・耕心筑梦”项目。他带着村干部跑遍周边农机市场比价选型,跟着技术员钻进田间学操作规程,手把手把5名村民培养成技术过硬的“红色农机手”,组建起一支“随叫随到”的专业服务队。项目不仅推动400余亩土地实现规模化耕作、机械化作业,更推出低于市场价30%的农机服务,从育秧到收割全程“包办”,让留守老人坐在家门口就能种好地。

  “‘红色农机手’来了,种地不再难,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强,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何某望着田埂上轰鸣作业的农机,笑得眼角起了皱纹。如今的蔡家畈村,田垄间稻浪金黄,农机库里器械锃亮,村公司账本上的数字节节攀升。这“金色密码”的每一组数字、每一笔成效,都离不开党建引领下“干部干实事、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实践。

  金色的阳光洒满稻田,也照亮了蔡家畈村的振兴路。这藏在田间的“金色密码”,是土地里长出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审核: 杜世宏 王倩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