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霍山要闻 >正文

发挥“赈”能量,激活“源”动力
——霍山县扎实推进“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城乡发展
信息来源: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陈波   发布时间:2025-01-20 16:05:45

  虽然已是腊月寒冬,霍山县衡山镇柳林河沿河道路工程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作响,大小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几十位村民头戴安全帽,正专注而熟练地进行路面水稳层铺设作业。

  衡山镇玉带桥村村民张信明便是其中一员。他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工具,动作干脆利落。“我以前一直在外地干瓦工,每到冬天,外面的工地就停工了,只能闲置在家。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活儿。” 张信明笑着说,言语中满是喜悦,“我在这儿干了 20 多天,已经挣了 3000 多元。照这样下去,这个冬天还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微信图片_20250117153645.jpg


  近年来,霍山县将以工代赈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柳林河沿河道路工程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破土动工,计划在 2025 年 6 月实现通车。这条道路承载着周边群众和企业的殷切期望,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周边工业园区及群众的通行条件。

  霍山县安园混凝土有限公司就坐落于附近。提及这条正在修建的道路,公司负责人万明杨难掩兴奋之情:“以前这条路状况很差,天晴的时候,车辆一过,灰尘漫天;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走。这对我们企业的物流运输和员工上下班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他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路段,满怀期待地说,“等这条路修好了,我们企业周边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车辆运输更加顺畅,员工通勤也更加方便,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据衡山镇集镇建设和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刘斌介绍,柳林河沿河道路工程总投资 480 万元,其中预计发放劳动报酬 170 多万元。这一项目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还将惠及玉带桥村、南岳村、永康桥村近 1 万名群众,同时对城西工业园众多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117153648.jpg



  “大家可以在当地就近就业获取酬劳,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也不会受到年龄限制,按月结算工资通过‘一卡通’发放,保证一毛钱都不会少……”刘斌笑着和干活的村民们打趣道。

  在推进以工代赈项目过程中,衡山镇始终坚持 “先有群众后有项目” 的理念。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耐心宣讲以工代赈政策,广泛征求意见,详细掌握务工群众底数。根据群众务工需求,精准设置建设内容,吸引了众多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搬迁户、低收入人群等重点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真正做到了把项目建在群众家门口,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手中。

  同一时间,在霍山县黑石渡镇2025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同样是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几十位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在搬运建筑材料,有的在进行路基夯实工作。

  “以前咱农村老年人只能在家种种地、带带孩子,没想到现在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拿工资。这个以工代赈项目真是太好了,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照顾到家里。”黑石渡镇杜家冲村村民张际军满意地说。


微信图片_20250117153638.jpg


  施工方负责人宁禄俊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约 150 名当地群众直接参与建设,随着项目的推进,后期预计能带动当地约 260 名群众参与。整个项目预计发放农民工工资约 265.8 万元。”

  1984 年,安徽省开启以工代赈的探索之路,40 年来,这一模式在霍山县不断发展壮大,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摒弃了传统给钱给物的简单帮扶方式,更加注重 “扶志扶智”,通过让贫困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以自身的辛勤劳动换取报酬,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实现自我发展。

  自 2022 年起,黑石渡镇已先后实施了交通设施补短板、产业道路拓宽升级、产业大棚建设等 3 个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带动当地 500 余人就业增收。

  如今,黑石渡镇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胡洪流正带领团队积极申报杜家冲至柳树店道路拓宽以工代赈项目。“如果这个项目申报成功,将打通大黑路至潜台路,建成循环路。这不仅能改善交通条件,还能把戴家河村、柳树店村、杜家冲村全部串联起来,形成水果、蔬菜、中药材产业链,为黑石渡镇的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胡洪流满怀信心地说。

  以工代赈的初心,在于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通过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激发内生动力。

  截至 2024 年底,霍山县在以工代赈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累计获得以工代赈资金 8500 万元,成功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21 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金额达 3000 万元,带动务工群众达 2000 名,开展技能培训达 5000 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达 20 余个。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生活的改善,是乡村面貌的日新月异。

  这一系列以工代赈项目的相继实施,不仅为霍山县群众提供了短期就业增收机会,“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综合效益更从长远角度激发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源动力,为农村面貌改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审核: 王倩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