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山王河村瓜蒌“成长”记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2 10:38:27

  近年来,霍山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结合村情民意,大胆探路,走出去摸准行情,引进来建设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实现大户领航、分散经营、统一调配、风险共担、抱团发展,把瓜蒌种植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与此同时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和“人人有钱挣、户户有产业”的美丽家园。

  走出去,引进来,思路一变“钱”途广。没有产业支撑的中心村就是空心村,缺乏发展后劲,缺少发展活力,没有发展潜力。为改变这一状况,村书记孙胜思索,传统农业不能丢,新兴产业难觅踪,要打破这个僵局,就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另辟蹊径。那段时间,他白天上网查资料、向能人大户取经,晚上多方联系在外成功人士,终于确定瓜蒌种植。瓜蒌又称吊瓜、药瓜,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投入多年受益,浑身都是宝,市场需求量大,不愁销路,发展有前途。历经村“两委”、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反复论证,多方考量,最后拍板先试先行,扶持发展瓜蒌种植。

  2012年,孙胜从“中国瓜蒌之乡”潜山县引种,投入36万元一次性买了12万株优质蒌苗,在镇村干部和热心群众的关心帮助下,种在120亩平整田地上,当年县农委还每亩奖扶300元。在创业之初,面对资金匮乏、技术瓶颈制约等问题,他边干边问,在实践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把120亩瓜蒌经营的根正苗旺、硕果累累。当年卖出瓜籽2.4万斤、瓜壳2.5万斤,毛收入近80万元,实现亩纯收入3650元。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孙胜的示范带动下,27户农民不种水稻改种瓜蒌,联合起来组建“霍山县胜达瓜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由120亩一下发展到426亩,势头强劲。所有瓜蒌种植由协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最大程度上减轻市场风险。“瓜蒌合作社可帮了大忙,只管种好自家地,钞票滚滚来啊。没想到平平常常的几亩田,也能挣到几万元。”该村48岁的农民杜维坤说起胜达合作社赞不绝口。

  “绿色是农业发展之根,生态是现代农业之魂。我们已经找到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钥匙,下一步不仅不能放慢步伐,还要迎头赶上,做大做强瓜蒌产业,延伸做优产业链条,把瓜蒌真正打造成为山王河村的朝阳产业、全民产业,实现幸福小康梦。”看着越来越多的瓜蒌棚架,孙胜提出千亩产业园的发展构思,在深加工、树品牌上再创新佳绩,把瓜蒌经营出一番新天地。据了解,去年,山王河瓜蒌又是大丰收,仅瓜蒌籽就卖出9万斤,还有瓜皮、老根、鲜叶等等,实现总产值20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家家看到大好“钱”途,个个干劲十足。何玉宝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