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平安霍山
——霍山县社会治理工作记实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1 09:45:10

  近年来,霍山县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着力打造平安霍山、法治霍山,和谐霍山。该县连续4届16年获全国综治先进县、两夺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四个强化”持之以恒抓综治

  强化思想保障。该县高度重视创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民生的意识,始终坚持做到:无论班子怎样调整,抓维稳工作的思路不换;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抓平安建设的决心不变;无论工作重点再多,抓综治工作的力量不减。强化组织保障。调整了县综治委以及8个专项组组成人员,县委书记担任县综治委主任,综治组织覆盖到县、乡(镇)、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县综治委全体会议、工作例会、5部委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系乡镇、党政领导综治工作述职等10项制度。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在表彰、奖励、提拔、任免干部时严把综治一票否决关。强化经费保障。将综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

  “三网”平台与时俱进抓综治

  精心编织“连心网”,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实施乡镇、村(社区)、组(小区)3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从关心群众冷暖的小事做起,从引发群众矛盾的小纠纷调起,精心打造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网”,实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网格服务人员包括机关单位、群团、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多方力量,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用心打造“平安网”,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手机信息平台,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群防群治方法结合起来,构筑覆盖全县的“平安大网”,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在人防方面,城区重点实施“千双眼”、农村“百户网”工程,乡镇各村(社区)实现治安巡逻“村村转”。在技防方面,推动视频监控与联防联控相结合。全县所有视频监控、智能卡口全部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联网。全面实施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在派出所设立二级平台,实现县、乡两级平台联网。全面推行平安服务“村村响”,为法治宣传、安全防范、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减少群众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物防方面,统一配发服装以及通讯、照明等巡逻装备。实施政法干警“村村驻”,提高见警率。两个平台“村村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村(社区)有联防,企业有内保”的全方位、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细心构建“和谐网”,形成以法治为引领的大调解大接访工作体系。以大调解大接访促大和谐,细心构建以法治为引领的“和谐网”。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成立县级“三中心”,加强1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大调解”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建立乡镇、村、组3级调解网络。在“大接访”体系建设上,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片”做法;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每月定期开展“一委四长”专项接访。在基层信访代理制度建设上,与纪检监察部门共建信访代理机构。

  五抓五强筑牢基础抓综治

  抓风险评估,强源头预防。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政策出台、项目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抓集中整治,强工作实效。每年开展两次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和信访维稳攻坚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城中村、边界地区实施滚动排查和常态整治。对各类刑事案件,坚持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审快判,连续14年实现命案必破。抓应急管理,强处置能力。健全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重大突发性事件联合指挥、现场处置、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每个乡镇都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处置队伍,每个村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维稳志愿者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抓特殊群体,强隐患治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建设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加强对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建立4级管理机制。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和维权,全县共建成182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和17个乡镇(开发区)留守儿童活动室。抓基层创建,强大局平安。深入推进平安创建“细胞工程”,2015年度命名表彰平安村(社区)143个,平安单位192个,平安校园17所,平安医院6家。对连续5年荣获先进的乡镇授予“平安杯”。近年来,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显示,该县始终位居全省靠前位置。(刘大军记者宋金婷)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