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不辞力薄暖人心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1 09:48:38

  “体育馆成了游泳池。大河厂街道水深1米,人车难行……”6月30日傍晚17时起,霍山县境内遭遇强暴雨侵袭,全县16个乡镇2个园区全部受灾。第二天,微信圈、QQ群、各个论坛上转发的都是霍山城乡各地洪水泛滥的图片。

  7月1日晚20时许,正从城关开车往但家庙镇查看灾情的霍山县首家公益性社团“豆芽社”理事长舒晓明也被堵在105国道大河厂段进退不得。曾经宽阔的道路上全是积水,成了河流。一直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舒晓明知道,这肯定是道路的排水系统出了问题。唯今之计,只有在1米多深的积水下找到并打开窨井盖,使积水流入下水道,才能让积水迅速地消退,让车辆能安全通过。而他也清楚,在这么深的水面下,一旦打开窨井盖,必然产生巨大的旋涡,很容易将附近的一切卷入湍急的水流。

  看着两边越堵越多的车辆,听着着急归家的路人们焦急的呼喊,舒晓明卷起裤脚,涉水到路边一户人家借来拉卷闸门用的长铁钩,开始从水下摸索窨井盖的位置。他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们,许多人开始自发地过来帮忙,有打电筒照明的,有手拉手下水找井盖的。浑浊的水面,让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他们中不断有人跌倒又爬起来继续。水势渐渐上涨,开始慢慢没过他们的大腿。

  “找到了,找到了!”不知是谁一声大喊,他们终于摸索到了窨井盖的位置。舒晓明让大家一起努力,他们五六个人经过多次尝试,用手中的铁钩探入窨井盖的孔隙,从几个井盖中终于打开了一个。

  “哗”地一声,湍急的水流立刻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急速旋转的旋涡,看着下泄的水流,舒晓明长长吁了一口气。 一个小时过后,路面上的积水渐渐下降。舒晓明顾不上赶路,他打着手电筒站在泥水中,指挥两边车辆慢慢地通行。 为避免行人和车辆出现意外,舒晓明和附近一位姓赵的小伙子一直守候在敞开的窨井边。等到路面积水消退,他们合力盖上井盖。此时,已经是7月2日凌晨时分。

  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7月3日上午,天气一放晴,舒晓明便在霍山团县委的带领下,带着“豆芽社”捐献的20箱食品、16件矿泉水赶到了该县但家庙乡人民政府,分发给当地的灾民安置点。这也是灾后第一批送达该乡的救援物资。

  下午15时许,舒晓明又赶忙前往东西溪乡,给当地的灾民送去20箱食品、20件矿泉水,并和随行的其他“豆芽社”志愿者一起,做着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灾大难面前,个人的能力单薄有限,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多尽一份力,就能多暖一份人心,让大家多看到一点希望,这也是我们‘豆芽社’最大的心愿。”看到陌生人用手机拍的自己雨夜里,站在路上指挥交通的照片在微信圈里不断被转发和点赞,看到许多人给“豆芽社”发来的祝福,舒晓明很有成就感,但是一想到许多灾民的境况,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下一步,我们‘豆芽社’还要进一步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在各个受灾点广泛开展交通引导、道路排水、转移物品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树立抗灾信心,早日重建美好家园。对受灾严重的下符桥、但家庙这些乡镇的困难学生,我们还得加大援助力度。”舒晓明说。(通讯员陈波)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