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6.30”印记渐渐远去
——霍山县持续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侧记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8 08:55:38

  11月5日,秋日暖阳。站在迎驾大桥上,看着佛子清波越过刚刚修复好的淠源渠首拦河坝,缓缓向下游流去,静静地滋养着沿渠两岸,特大洪灾给拦河坝造成严重损毁的迹象已不复存在。

  “淠源渠一直是霍山境内唯一的生活、灌溉水源,在夏季那场洪水长时间的冲刷下,坝身被冲毁了三分之一,坝脚损毁达44米,冲坑深达5米,严重影响了坝体安全和渠道供水,为了保障沿渠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工程修复重建上,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保障,更是严把工程质量关。”该县水务局负责人顾树兵介绍说。

  今年夏季特大洪灾,直接导致霍山县内道路损毁达320条、水利工程损毁294处、住房全倒户656户。洪灾发生后,该县把灾后重建工作当作一场强筋壮骨的家园建设,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生动实践,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县水利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已开工267处、开工率91%,已完工187处,完工率64%;县道和重要乡道修复工程分10个标段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计划年底前完成;656户因灾全倒户重建完工(含购房)388户,放弃建房16户,剩余在建252户将在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

  10月份以来的绵绵秋雨,并没有阻挡灾区干群重建家园的步伐,10月21日,笔者走进受灾严重的上土市镇,随处可见的是水毁重建工程如火如荼的推进场景。在该镇上土市村郑家湾桥下护岸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现场,挖土机、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忙着砌护坡。“我们全镇共有20处水利恢复重建项目工程,目前,绝大部分工程都已经完工。郑家湾水毁修复工程是镇上一个大型水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450万元,当前,有三个工程队都在开足马力全力推进,预计11月底前能顺利完成全部工程实施。”正在调度工程进度的上土市镇副镇长何祥浩介绍说。

  今年,全县16个乡镇负责修复的水利工程达214处,投入资金达8363万元。当前,各个项目工程队都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项目责任单位也是一周一调度,看速度、更看质量。

  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中,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放在首位,全力确保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当时大伙都在担心,今年春刚修好的路就被冲毁了,这下肯定没人管了。真是没想到,政府这么快就帮我们重新修好了。”大化坪镇汪良村的村民江成奇激动地说。9月20日的一大早,汪良村三个村民组的村民代表就将写着“为民办实事赢得百姓心”的锦旗送到镇政府。据了解,汪家铺、江家老屋、郭家老屋三个村民组地处山区腹地,村民往来靠的就是一条泥土路,为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今年春,大化坪镇投入60多万元新修的一条长约2100米的“村村通”水泥路。然而,“6.30”一场连日大雨,让这段刚刚修好的水泥路沿途出现了3处大塌方,群众的出行安全再次受到了威胁。一切以民为先,面对此次灾害,大化坪镇又多方争取资金将3处水毁塌方工程修复完工。

  如今,伴随着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平整的道路通向远方、一个个山塘堤坝已经除险加固,“6.30”的黑色印象正渐渐淡出山城人的视野……(张传云)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