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清晨,清明假期才刚刚开始,驻守在全县海拔最高山村的扶贫小分队就赶在朝阳升起前徒步到十里外的茶园,为前来“听课”的贫困茶农现场答疑解惑,为春茶丰收打好最后一场“准备战”。这里的200余亩茶园正首次采用猕猴桃套种茶苗技术,它是小分队在上山250余天后的扶贫新成果,更是当地贫困户收获的又一份脱贫“红利”……
小分队进驻青枫岭
故事还得从去年仲夏开始说起,和大部分贫困村的“配备”一样,霍山县大化坪镇青枫岭村自前年起就拥有了自己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单位,还第一时间成立了村互助协会党支部。可在贫困发生率高达8.5%的高山扶贫村,这样“走亲戚”式的扶贫效果似乎慢了些。
“得派一支专业的队伍直接‘住’阵青枫岭!”作为青枫岭村的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单位,县政协办和林业局决定打破原先扶贫模式,独树一帜地在全县率先成立一支“扶贫小分队”,2016年8月10日,一支由五人组成的扶贫“小分队”正式被送上了青枫岭。
“五个人能扛起一座山,能挖出一条路?”其实早在派遣队伍之前,县政协办和林业局就进行了几个轮回的“海选”,最终敲定了五名“精兵强将”:作为政协委员的王少武和潘升荣是小分队的领军人物,一个是曾多年担任县茶叶办主要负责人的茶叶专家和高级农艺师,一个是曾经的县发改委干部,对国家“三农”政策烂熟于心。由于青枫岭村是霍山黄芽的主产地和发源地,这样“文武”搭配为打造精品产业奠定基础;何绵金、谢金迪和余鹏则是来自县林业局的业务骨干,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对林地改造、循环经济、森林防火等工作了然于胸,以便实现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目标。
上山伊始,小分队并不被贫困户所看好,但打从“住”进青枫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抱着“不脱贫不下山”的决心,与原单位完全脱钩,夜以继日地扑在扶贫事业上。
“望闻问切”,让百姓做“判官”
“要把底子摸清,才能开好方子”,在进驻青枫岭的第二天,小分队就开始“地毯式”摸底,搞准三个数字——党员干部、村民、贫困人口真实数字,搞清两种情况——村情、民意,就这样一项看似十分简单的工作,五人小分队上山下田、挨家挨户地整整忙活了一个月。
在“望闻问诊”之后,小分队又在“问切”上下工夫,提出了一个大胆扶贫思路——“贫困户参与式扶贫”,即利用座谈的形式,将扶贫局干部、村中发展能手、贫困户召集起来,听贫困户自己动脑制订脱贫措施。 在接下来召开的自主扶贫会上,百余参会代表挤得满满当当,贫困户、产业大户、回乡创业老板、村民组长轮流发言,畅谈脱贫之路,扶贫局、茶茧办、小分队等人员在旁记录指导。 在会议室的角落里,贫困户朱义伍一直等待着发言,由于年轻时患上脑膜炎,此次他只能坐着轮椅前来参加座谈。“我想把以前开的百货店重新搞起来,能挣一分是一分!”听到朱义伍的脱贫想法,小分队十分振奋,当场为他制订了每年更换轮椅和扶贫百货店升级改造计划。 “对症下药”,走出来的金点子
走进青枫岭村部,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村部墙上张贴的“九大发展产业”和“三年脱贫攻坚规划”,这完全手绘夹杂着深浅不一标记的“战略图”,与其说是小分队日日亲手填写,不如说是他们夙兴夜寐的智慧碰撞。
“我们的‘九大产业’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据小分队介绍,他们一路走访,一路在脑中琢磨着扶贫产业,其中既有依照青枫岭好茶好水资源优势发展的茶产业和山泉水,又有独辟蹊径利用地域、气候特点创新种植的高山蔬菜和高山水果,更有为贫困户量体裁衣选择的投资小、见效快淡水养殖、中药材产业……
“看看!这是我们自家编制的《茶叶生产实用技术》和《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实用手册》。”看着桌上摆着厚厚的手册,它们已然成为贫困户人手一份的“致富宝典”。由于青枫岭村海拔高、温度低,主产茶叶的采摘期却总是比其他乡镇要迟几天,这样售茶价格自然较低,打开手册,“应对之法”就记录在其中。“别小看这些小册子,在制作之前,小分队专程去金寨、岳西等周边地区一一记录下他们的经验,又与县内茶叶专家、种茶能手仔细推敲,才最终完成。”小分队成员何绵金介绍说。
日前,青枫岭村已稳妥引导、分布推出“九大产业”,并采取成立村级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土地流转+再就业等灵活的方式日益带动贫困户走出贫困。
“妙手回春”,扶贫路上结出“开心果”
“有了这茶园套种猕猴桃的新技术,不但地肥了、茶产量提高了,猕猴桃也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看着这日益鼓起来的腰包,当地贫困户甜到了心坎上。根据规划,小分队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将青枫岭打造成高山水果产业示范基地,利用这里高寒的地理区位,引导村民尝试套种猕猴桃、红心李和茶叶,受到了当地贫困户的热烈追捧。
现在,这里的高山蔬菜也初具规模,自去年起,小分队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成立青枫岭村高山蔬菜产业合作社,致使蔬菜售出价格接连攀升;此外,他们还手把手教当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招商引资种植石斛仙草、利用山场荒坡精品养殖食草动物、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发展天麻、茯苓、黄精、七月一枝花等。目前,小分队已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增效扩容峰子岩电站,新建村中心茶厂,仅此两项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同时可实现茶农增收并提供二十余个贫困户就业岗位。(罗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