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搭上旅游车 村民奔“钱景”
——霍山县单龙寺镇旅游扶贫工作侧记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二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26 15:12:02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儿竟成了旅游景区,更没想过自家开农家乐,这几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日前,说起自己家开办的“听雨轩”农家乐,霍山县单龙寺镇东风桥村贫困户金运先乐得合不拢嘴。

  单龙寺镇位于霍山县东南部,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难得的“全域旅游”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用绿水青山赢“金山银山”,化山区落后劣势为差异化发展优势。

  “公司+农户”,提升旅游“软件”

  济广高速大别山东道口、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及省道318线交汇于该镇东风桥集镇,东风桥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单龙寺镇发展旅游的突破口。为了当好全镇旅游的先行者,该村率先注册成立霍山县东风桥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随后,该镇将旅游通道沿线的长院露营地等相关旅游业务委托给该公司,由其负责对外运营和管理,其经营收入一律纳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去,用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以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旅游公司+农户”的模式,东风桥村多措并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他们自我造血能力。对旅游通道沿线贫困户开设的6户农家乐和民宿进行市场规范化管理,促使其实现连锁经营;吸纳10名贫困户为环卫工或景区安保人员,维护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为在景点附近居住的贫困户提供专业培训,建立起一支熟悉环境、路线且具有较强交流能力的地导队伍,完善旅游发展软环境的同时也带动贫困户增收;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在景点沿线设立农产品产销柜,让土特产品填满来往游客的后备箱;配备专人负责开设网店、微店,帮助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

  积极争取项目,完善旅游“硬件”

  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从单龙寺镇起点开始的60公里之内没有加油站,S318连接起来的霍山东南片的3个乡镇也没有加油站,这给来大别山旅行的游客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该镇积极争取项目,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

  目前,已成形的项目是大别山东游客集散中心及加油站项目,位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东起点,计划占地26亩,建设集餐饮、购物、休闲、住宿于一体的服务中心1处、含6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1处以及加油站1处。该项目现已通过规委会专家评审,即将进行土地招拍挂。

  据了解,该项目将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该镇计划拿出30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和200万元的自筹资金一起入股,届时每年将股权收益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和临时救助。为切实保证资产收益到位、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该镇成立扶贫发展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资金运行和收益的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7个村分别成立村级扶贫发展资金协会。镇扶贫发展资金管理委员会在收取固定金分红后,依据一定的比例对收益进行村级合理分配,村级资产收益统一入镇三资中心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鼓励大户带动,拓宽旅游空间

  “多亏政府帮我流转了土地,还帮我联系项目,争取资金,不然也不会有我今天的发展了,现在我个人富起来了,就想着能不能再带动一些贫困户发展……”这是迎水庵村种植大户汪明亮的原话。

  2015年,汪明亮在迎水庵村流转近200亩土地,开辟生态茶园并套种猕猴桃、黄桃等果木。这200亩茶园涉及10户贫困户的土地,仅租金一项贫困户户均增收可达1200元。除此,汪明亮的茶叶基地还雇用贫困户6名,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汪明亮又牵头成立了玉锦生态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了14户贫困户。他为这些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茶苗、肥料等,还帮助他们联系鲜草收购点。下一步,他还打算跟浙江的客商合作,发展茶旅文化产业,发展采茶体验游。

  据了解,单龙寺镇还将继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宣传和推进,同时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不断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特色民宿、农家客栈、观光体验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曹晓娜)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