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一根筋”的老储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二版头条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1 16:49:11

  “你们来之前,我刚请工人摘了10多公斤木耳,全部存放在家里。”5月9日,家住霍山县单龙寺镇双龙村的贫困户储著权一边领着我们参观他的木耳基地,一边介绍采摘情况。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一尺来长的袋装菌种两两靠在一起,排成几十行,整齐地延伸到30米开外的地头。

  “共有10000多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全年估计能收400公斤左右的木耳,能卖到5万元钱,一年就能还清贷款。”看着这些“宝贝”,老储算了一笔账。

  50来岁的老储白白净净,朴素的衣着遮不住儒雅的气质。他本是村里非常精明的“能人”,对菌种栽培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自费到安徽农业大学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回来后致力于灵芝的栽培,也曾小有收获。遗憾的是天不给力,菌种基地因地势低洼,多次遭到洪水冲击,损失不小。加上小儿子患有先天性的神经性呕吐,并发癫痫病,跑了很多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

  “挣的钱都砸在了给孩子看病上。”忆起往事,老储心酸地说。

  这几年,更令他家雪上加霜的是,老伴又突发脑溢血,虽经救治,却落下了行动不便的毛病。在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这个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大儿子三十多了,因为家穷,至今都没成家。别人也给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只要女方到家里来看过之后,婚事就黄了。”老储无奈地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政府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家列为重点扶助对象。县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心贴心的慰问走访,点燃了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重整旗鼓”的激情。通过多方积极争取,他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这也给他“贷”来了新的希望。“我是一根筋,认直不弯,认定了搞菌种这条路,就一条道走下去。”老储笑着说。他又把这5万元用来买机械、买菌种,搞起了木耳。

  “你看,这漫山遍野的都是山野茶,纯野生、全生态、无污染。我准备到工商部门去申请一个商标,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林中音’,让这些山货也走出去。我不仅要脱贫,还要做大产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这个曾经到省城的大学“镀金”的汉子言语中洋溢着大干一番的豪气。

  “他今年还特意邀请了本村的3个贫困户帮忙采摘木耳,每天付给100元钱的工资呢。”随行的镇村干部说。

  “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呗。”老储憨憨地说。

  “扶贫先扶志(智)!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振作起来的志气。从老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贫困户渴望脱贫的浓烈期盼,也更让我们看到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该县县长项跃文说。(通讯员 张金柱)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