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霍山县与儿街镇,所到之处皆是一派火热的劳作场面:白芨基地内,村民们正在种植种苗;瓜蒌地里,村民们正在剪修枝叶……近年来,在“党员+X+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下,与儿街镇党委坚持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使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保障和促进了全镇脱贫攻坚顺利进行。
把社会各方力量凝聚成“拳头”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最大的益处就是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成“拳头”,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1+1>2”的作用。与儿街镇山王河村党委就尝到了这种模式的甜头。近两年来,村两委“走出去”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通过党员引进外来企业以及党员自主创业双方面共同发展,在村内发展龙虾养殖、香椿、瓜蒌、白芨、苗木等特色种养产业,极大地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我家小孙子得了白血病,家里经济一直比较困难。今年村里建白芨基地,考虑到我们家的情况,村里让我负责整个基地的田间管理,一个月3000元工资,一年增收36000元。”山王河村但家塝村民组65岁的但德金告诉记者。
“你们看,这一片水塘是我们去年通过村两委引进来的龙虾养殖基地,占地总共有1100亩。”在山王河村党总支书记孙胜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该村的一处龙虾养殖基地。据该基地的负责人方玉兰介绍,这个龙虾基地前期投资了500万元,其中标准化龙虾养殖基地300亩,稻田养殖龙虾800亩,示范带动本村贫困户发展龙虾养殖28户共62亩。
作为村两委的重要成员,孙胜本人也是个致富能人。早在2012年,他就成立了胜达瓜蒌农民专业合作社。孙胜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为贫困户种植瓜蒌作技术指导,并回收瓜蒌相关产品。目前,村里有25户贫困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户均增收5000元。
一花带来百花香。自山王河村推行“党员+X+贫困户”模式以来,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并利用本村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了多项特色农业产业。依托产业项目,贫困户进入基地务工,形成了富裕一户、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党建+”激发扶贫新活力
山王河村的变化是与儿街镇“党建+”激发扶贫新活力,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与儿街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叶昌海告诉记者,党建脱贫是近两年来全镇实施精准脱贫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党支部以及党员带动,大大激发了镇域经济活力,有力地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镇两委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党员+X+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由党支部挑选村里发展能力好,带动能力强的党员,利用自身发展资源和就近原则,充分发挥党员的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等作用。‘X’是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等市场经营主体作为脱贫的有效载体,通过党员的引领带动,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从而激发他们脱贫的积极性。”与儿街镇副镇长罗京麟告诉记者。
如今,以“党员+X+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正在与儿街镇遍地开花,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据了解,目前全镇有24家企业与两个贫困村32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