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偏远山区乡镇群众正常用电无保障”是去年省委巡视组对霍山县巡察整改反馈问题之一,也是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时值岁末,群众用电难题解决得怎样?日前,记者到相关乡镇进行了探访。
当年春节停电
村民点油灯过年
磨子潭镇堆谷山村是霍山县最早完成农电改造的村子之一。说起当年春节停电的事,村民们记忆犹新。村民蔡胜明回忆说:“以前,我们村用电是刮风下雨停、冰冻下雪停、逢年过节停、意想不到停。”
据村民介绍,村里的7座小水电站都建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几经改造,但因线路老化,经常停电。堆谷山村副书记胡时发说:“2018年春节,因外出打工的人集中回家过年,电力负荷增加,停了一个星期的电,有些人家只能点蜡烛、点油灯过年。手机因充不了电与外界中断了联系,幸好有几家可以用发电机发电,我找过去充了一下电。”
村里有5家上规模的茶叶加工厂,以前常常因停电遭受经济损失。茶叶加工通常是春季,雨水多。鲜叶炒制过程中碰上刮风下雨就会停电,每遇停电茶叶炉中的叶子就容易烧毁,每次都有1000余元的损失。
“我们这里用电一直由山区小水电供应,线路又远,有电时电灯也是忽明忽暗,制茶机器根本运转不起来。守着好茶园和好手艺,却只能用木柴炒茶,产量上不去。乡村发展产业本来就不易,又经常被‘电老虎’拦了路。”“用电难”曾一度困扰着当地经济发展,胡时发感慨地说。
解决群众用电难
供电公司立下“军令状”
如何彻底解决磨子潭镇等8个偏远乡镇用电难题?国网霍山县供电公司等责任单位立下“军令状”:今年10月底前,在完成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前两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剩余104个电网改造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偏远山区乡镇用电服务质量。
日前,随着霍山县10千伏太阳乡船舱村铜锣寨台区改造工程顺利投运,原水电供区2022年配网专项工程全部完工,配电变压器全部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工程主体建设提前1个月完工。“面对原水电供区网架薄弱、设备老旧等问题,我们率先启动改造工程。改造后,原水电供应区的电网与国网的电网达到同质化水平,保障了山区群众用上放心电。”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吴舒玉告诉记者。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霍山县磨子潭镇等8个偏远乡镇小水电供区电网建设三年累计投入资金6.2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328个。实现乡镇35千伏电源点全覆盖、10千伏线路全互联,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电压合格率由82.91%提升至99.85%,供电可靠率由80.62%提升至99.96%。
突破电力瓶颈
保障乡村经济发展
问及现在的情况,村民蔡胜明高兴地说:“现在好了,电视不闪了,空调不叫了,投诉电话不响了,群众不吵了。茶叶加工厂再也不愁用电难,乡村旅游也越办越红火!”
得益于供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在霍山县落儿岭镇,安徽迎驾集团、安徽大别山国投集团、河南尧山景盛文旅集团共同投资10.8亿元的六万情峡景区顺利建成营业。
为支持六万情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国网霍山县供电公司对35千伏线路进行迁移,10千伏线路入地改造,对低压配电台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景区用电有了保障,仅今年6月营业旺季单月供电量就达到14.37万千瓦时。“2015年,我们镇上只有7家农家乐,现在全镇已有100多家。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不仅开农家乐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就连街边50多家卖旅游产品和土特产的小卖部也跟着走上致富路。”落儿岭镇镇长周毅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