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难题?霍山县率先提出了“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工作思路。总的来说,就是统筹考虑水源状况,结合畈区、山区区域地理、人口分布等因素,树立“一盘棋”思想,提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思路。2021年霍山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出台《霍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在我省率先开创山区县城供水统建、统管格局。
要想统一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管理主体。据了解,霍山县城市供水原先隶属于住建部门管理,农村供水隶属于水利部门管理,因体制机制问题,县城自来水厂仅向城区范围供水,不向城市周边延伸,导致周边能够覆盖的8个乡镇农村居民喝不上城市自来水,农村群众意见大。根据《霍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将城市供水行业管理职责从住建部门划转到水利部门,水利部门主导实施了城市水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实现城市、农村居民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体化。统一运营主体。城市供水和农村供水均由水投公司运营,水投公司下设城市自来水由清源供水公司、农村自来水由乡源供水公司运营管理,推进实现供水运营主体一体化。目前8个畈区乡镇均完成农村水厂经营权收归、移交、签订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供水协议。统一规划设计。解决城乡供水存在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统一规划设计机制,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步发展。
强管理,实现城乡供水“同质服务”
一个个乡村逐步满足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美好向往,城乡居民同用“一缸水”、同饮“一网水”,水量大幅增加,水质普遍达标。如何让“放心水”流得更长、更远?关键在于运行管护。在不断扩大农村集中供水覆盖面的同时,霍山县也在多方探索建立农村集中供水后期管护机制。加快数字孪生信息平台建设,改造提升霍山县智慧供水平台,打造城乡供水信息化管理统一服务平台,实现水源、水厂、管网、水表等供水设备设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通过GIS管网系统和DMA分区计量降损增效,采用信息化技术降低运行成本。
“我们这个泵站叫做一体化智慧调峰泵站,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少人管理’。山区供水线路长、工程大,我们这个泵站的最大作用就是保障自来水在途中的水量、水压以及水质,等于是起到了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在向诸佛庵镇供水的一处智慧化中途加压泵站管理房内,运行管护人董旭向记者介绍站内的各项设施。而像这样的智慧调峰泵站,目前共建成了31座。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我们的初步打算是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是完成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将城市管网延伸覆盖到周边乡镇;第二阶段是新建一个日供水达10万吨的大型自来水厂,为山区群众用水提供足够的水量、水压、水质保障;第三阶段是组织实施山区乡镇区域供水规模化和单点供水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最终真正实现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霍山县水务局局长罗造时说。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新增7.93万人,达到人口比例85%;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新增2.41万人,达到87%;分散式供水人口减少1.58万人,降低人口比例42%;农村水质基本达到城市水质标准,2025年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经营、运行、管理的任务目标。
水通则心通。如今,随着“霍山模式”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这股“幸福水”已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户家,幸福生活也顺着这股“甘泉”流入了村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