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伴随着螺旋桨的旋转轰鸣声,数架无人机缓缓升空,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悬停,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撒向一片片麦田。
4月10日下午,霍山县下符桥镇中安粮油家庭农场里,28岁的种粮大户陈忠安正和他的合伙人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植保无人机,对农场里的500多亩小麦喷洒高效低污染农药。
“以往父辈们用传统方式进行防治,四个人工一天才能喷洒100亩。现在我们用无人机飞防作业,两个人一天就能喷洒500亩,效果好、效率高,施药也更加精准。现在还有农技专家亲自到田间‘把脉问诊’,提供指导服务,让我们对增产增收充满了信心。”陈忠安高兴地说。
眼下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特别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窗口期”,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霍山县巧借科技之力,为农业生产增效,让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全面落实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为今年的秋粮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县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四家,已有智能无人机12台。下一步,将继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既省时省工,又喷防均匀,在增强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为产业振兴赋能。”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涂必武介绍说。
近年来,为有效预防小麦病虫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霍山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无人机作业方式,提高科学防治效率,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群防群治,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把病虫害风险降到最低。当前霍山县共有小麦种植面积7800亩,按照每亩30元的标准给予赤霉病防治,目前补贴资金已经发放全部到位。(严江、陈波 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