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不甜?当然甜啊!我们这里适合种植西瓜,三个品种的西瓜都好吃,你要是订购超过10个,我给你送货上门。”这几天,霍山县下符桥镇沈家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诗俊的手机响个不停。
“这些电话打来都是要买西瓜的,有村里和周边群众要的,也有县城一些饭店老板要。”吆喝着大伙把当天最后一车西瓜装上车后,看着一个个承载着丰收喜悦的翠绿西瓜,汪诗俊这才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天气炎热,咱们的西瓜皮薄肉厚,汁多脆甜,品质好,口味佳,绿色种植纯天然,是夏季解暑佳品。”对着“拍瓜挑拣”的顾客,汪诗俊一副“老汪卖瓜,自卖自夸”的娴熟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
位于105国道旁的沈家畈村,距霍山县城9公里,这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曾是袁隆平院士100亩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基地试验点。近年来,村“两委”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谋实招、想良策,统筹村集体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因地制宜鼓励村内能人大户种植葡萄、八月炸、脆红李等瓜果,走种植、采摘、销售的产业发展道路,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三年间逐年倍增,迈入集体经济强村行列,而且也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今年,为激发集体经济强村后劲,村“两委”不等不靠,审时度势,迅速流转近40亩田地,采用“农户+村部”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甜蜜”西瓜产业。
从瓜苗栽培到田间管理,从技术培训到市场销售,汪诗俊从来没有懈怠过,一直全程参与,他也被村民笑称为“西瓜书记”。
“根据季节,先种植西瓜,待西瓜成熟售卖后再进行一季晚稻种植。这个时间掐得刚刚好,等卖完西瓜正好种稻,一田两用,充分提高附加值。”汪诗俊对这种发展模式充满信心,他一直认为,村干部就应当在农业发展中付出更多的精力,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这样才有自信和底气带着村里人一起振兴致富。
为了畅通销售渠道,借助镇村干部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沈家畈村的西瓜。5天前,在邻镇做生意的老板通过“朋友圈”了解到了村里种植的西瓜,特意赶到沈家畈村,买了750公斤瓜,给员工作为降温福利。这也让“西瓜书记”发现了宣传的重要性,他火速动员家人、朋友帮忙在微信、短视频宣传沈家畈村的西瓜。在周末休息的时候,他还会在村委会的路边搭起卖西瓜的“小棚子”。
“基地今年主要种植了‘美都’‘518’‘8424’3个品种的西瓜,目前西瓜每亩产量能达2000余公斤,按照市场价估算,今年净收入能达12万元。不仅如此,西瓜基地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一起务工,实现周边群众经济增收近9万元。”望着在瓜田里忙着采摘、分拣、搬运的村民,“西瓜书记”的心里甜蜜蜜的。
“要入伏了,天越来越热,天热好啊,天热咱这西瓜就能卖得更好!”“西瓜书记”的这点“小心思”倒是格外地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