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霍山县纪委监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通过探索派出机构“出题式监督”,力求解决群众的“所思所盼”。
“出题式”监督的前提是如何出好出准出优“题目”,只有精准选好群众关心的课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霍山的群众历来重视教育,也是全县上下最关注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通过梳理近年来的信访举报、日常监督,结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多方面了解到,“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反映较为集中、各类投诉较多。基于此,我们将“教师职称评定”作为“出题式”监督小切口项目之一,以此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教师职称教师关注度高极易形成信访事件,通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一些长期在教学一线勤勤恳恳工作的教师无法评定为中高级职称,同时极少数教师在评定过程中通过材料造假、走人情路等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利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必须沉下身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我们以派驻纪机构为主力,深入教师群体,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认真听取老师“吐槽”,同时有针对性的深挖细查。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不纯,不求工作上有进步,通过“走偏门”来获得职称。通过查阅资料并顺藤摸瓜,发现了部分审核工作人员工作失职失责、把关不严,一些学校对造假现象实际上不管不顾等问题。
“出题式”监督,不能只依靠纪委监委一家力量,而是要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督促业务主管部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在发现教师职称评定相关问题后,县纪委监委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立即印发督办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督促县教育局完善制度、加强监督,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出现。此外坚持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取消2名教师违规取得的职称,并对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给予部分学校通报批评。
通过逐步探索,目前霍山县纪委监委逐步探索出了“出题式”监督的工作模式。首先是精心“选题”,一方面结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及群众“急难愁盼”由县纪委监委初步确定监督“课题库”,另一方面派驻机构根据日常了解,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自我出题,最终确定年度监督课题。2023年县纪委监委确定了“公租(廉租)房租住秩序”“审判执行案件”等60个监督课题。其次是精细“答题”。各派驻机构结合被监督单位实际,灵活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谈心谈话、现场走访“五位一体”工作法,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同主管部门一道精准解决问题。最后是精确“结题”,监督完成后,各派驻机构形成监督报告,及时向单位反馈,持续跟踪问题整改,确保不再反弹。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以专报形式呈送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决策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各派驻机构已完成30个监督课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13份,主动发现问题线索8件,发现问题96个,提出整改意见98条。一批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出题式”监督成果表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盯紧“小切口”,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持续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