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山第三自来水厂工人们进行最后的配套施工和清扫工作。
霍山县黑石渡镇黑石渡社区居民正在用水。
霍山县钓鱼台一体化智慧调峰泵站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机器。 “水龙头一拧,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现在我们用水和城里人一样了,非常方便省心。”近日,谈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成效,正在门口水池洗衣服的霍山县黑石渡镇黑石渡社区居民王芳深有感受。以前家家户户都是用井水,或是用小型农村水厂自来水,水质时常浑浊不稳定,生活用水极不方便,自2021年8月县里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后,黑石渡社区居民用水迎来极大的改变。“我是2021年10月搬到这里来的,原来水比较细,有时候还浑,现在水流大而且清,更加安全,也更加方便,生活幸福感满满。”
事实上,黑石渡只是霍山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霍山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随着一根根供水管网延伸,一座座水厂扩容改建,一股股优质的“放心水”流入广大农村地区,流进千家万户。
在霍山第三自来水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最后的配套施工和清扫工作。为实现城区水厂提档升级,进一步保水量、保水质、利于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同标准、同服务”目标实现,霍山县水务局投资5亿元新建霍山第三自来水厂。“水厂2022年8月开工,计划今年9月底竣工,工程涵盖取水、水处理、电子自动化、配套绿化附属等项目,目前施工阶段已经全部完工,第三自来水厂建成后将服务下符桥镇、诸佛庵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等县城及周边8个乡镇。”霍山县第三自来水厂项目施工负责人王丁告诉记者,目前,霍山第三自来水厂已进入试运行调试阶段,运行后日供水规模10万吨,预计服务人口为13.59万人。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百姓福祉。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城乡供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让广大农村居民饮上安全放心水,也为正在提速发展的乡镇提供稳定的用水保障。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开局以来,按照《关于霍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和要求,霍山总规划建设投资13.2亿元,覆盖全县农村人口31.75万人,目前已完成投资6.8亿元,受益人口占总农村人口的60%以上,让更多农村群众从原来的“喝上水”实现“喝好水”。其中,完成畈区乡镇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投资1.8亿元,新建增压泵站31座,铺设供水管网1200公里,完成畈区8个乡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扩面,受益13.64万人。实现城区水厂提档升级,投资5亿元,新建第三自来水厂,日供水规模10万吨,改造取水口1处,新建输水管道1.9公里、配水管网40.4公里,主体工程已完工。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2021年以来,实现霍山县城市、农村居民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体化,组建水投公司实现城乡供水运营主体一体化,实现城乡供水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信息一体化。
“根据规划,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畈区三四级管网延伸提水工程以及山区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其中畈区的三四级提水,我们投入5000万元,山区我们共新建22处规模水厂,投入3亿元。”霍山县水务局负责人罗造时说,“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持续的饮用水。”据了解,下一步,霍山将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霍山县农村户籍人口31.75万人,计划通过实施城市管网延伸工程覆盖受益人口15.85万人,占比49.92%;实施“最美环线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覆盖受益人口7.82万人,占比24.63%;实施单点供水工程覆盖受益人口6.79万人,占比21.39%。“十四五”末,通过工程建设实现全县农村24小时供水目标,“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城乡供水实现公司化、企业化、专业化统一运营管理的机制模式。同时,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霍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取消个人私营农村水厂,按照公益性工程要求,明确城乡供水管理一体化,明确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和山区“最美环线”区域规模化供水工程由县水投公司负责统一运营管理,先行先示,最终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工程的统一经营、运行、管理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