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外媒体看霍山 >正文
四好农村路聚人气、兴产业、畅物流、惠民生——
老区振兴之“路”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吴 敏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发布时间:2023-10-18 09:50:14

  地处大别山区的六安市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曾经是闭塞落后的贫中之贫。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出行条件持续改善,四通八达的美丽公路,给老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公路,已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编织“幸福路” 老区展新颜

  金秋时节,当记者在大别山峡谷中穿山越岭时,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却让记者感觉如履平地。秋高气爽空气清新,远山如黛云海翻腾,蔚为壮观的大别山区美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得亏这条旅游扶贫快速公路。”秋日阳光下,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内的别山雅苑度假农庄,游客络绎不绝。37岁的农庄主人程勇手指门前的公路兴奋地说。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长259公里,其中主线193公里,12条连接线总长65.92公里,总投资29.97亿元。扶贫快速通道横跨沪蓉和济广两大高速,连接金寨和霍山两县共计15个乡镇,受益群众50多万人,辐射带动金寨和霍山两县8个乡镇、舒城县万佛湖邻近6个乡镇,以及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沿线4个乡镇,间接受益群众60多万人。

  早在2014年,程勇听说,正在建设中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要经过他家所在的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便辞职回乡开起了别山雅苑度假农庄。农庄不仅设客房、餐厅等,还配备了1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超市。如今,农庄生意越来越红火,被评为“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

  “修建一条道路,串起一路风景,兴旺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宏介绍,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景区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于2009年建成对外开放,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游客较少。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开通后,游客在大别山东下高速后40分钟就能到达景区,游客人数快速增长。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在20万人次以上,较快速通道开通前增长70%。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已成为美丽经济的走廊,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走上“幸福路”。

  近年来,六安市交通部门突出规划引领,激活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市“一横两纵两联”高速公路网、“九横九纵多联”干线公路网布局成型,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307公里,居安徽首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市县(区)一小时通勤。

  完善产业路 致富有奔头

  清晨,细雨笼罩下的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龙门冲村,一片宁静安详。远处的山峰萦绕在雾气中,茂林翠竹,小桥流水,若隐若现,缥缈如仙境。村民吴义法从自家小院走出来,穿过门前平坦整洁的沥青路,去迎接外地客人观光旅游。

  几年前,吴义法在外地打工。随着家乡的公路纵横延伸,互连互通,交通出行得到了极大改善。2018年,吴义法回到村里开办了一家土特产店,主要经营当地的茶叶、笋干等大别山土特产。“这么好的路,再加上农村物流业越来越发达,我现在再也不愁这山货卖不出去了。”

  “公路,已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先行一步,率先突破,努力为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朱宏说,目前六安市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2315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100%、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75%,建制村通四级公路比例100%,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100%,户户通道路硬化率87%。

  六安以大别山风景道为核心,打造特色品牌点。建成全长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旅游环线,串联三区四县,连接沪蓉、济广等4条高速,衔接32个重点旅游景区。同时以旅游公路为脉络,织就慢游循环线。围绕“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实施旅游功能提升工程,打造12条交旅融合精品线路,天堂寨、白马尖、铜锣寨、万佛湖、佛子岭等主要景区交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紧扣“红”“绿”两大主题,建成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市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国省道路建设,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立体景观线路,实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结合“最美路”“示范路”建设,不断提升路域环境助力发展乡村民宿。依托山、水、茶、果、驿等生态旅游元素,沿路打造集生态治理、智慧农业、运动休闲、康养旅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地,2022年以来,全市共新、改建民宿70家,接待游客55.17万人次,经营收入3367万元。

  筑就民生路 修到心坎里

  每天早上6点前,在六安市金安区城北镇北三十铺村201路公交终点站,总能看到一群挑着大大小小菜篮的菜农。他们准时搭乘公交进城卖菜。201路公交也被菜农们昵称为“菜农专线”。

  “以前没有这班公交车,进城卖菜可麻烦了。我老伴要把我送到北二十铺才能坐到车。现在有了‘菜农专线’,1块钱直达菜市场,省心多了。” 城北镇新塘村的陈慧兰高兴地说。

  公交车延长了线路,开往田间地头,也“开”进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2022年,六安交通部门顺应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全市新增公交线路5条168公里、调整延伸12条69公里,增设公交站点21处,新购置34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走向、运营班次,去年以来共开辟“菜农公交”专线14条,覆盖蔬菜产地村75个、直达菜市场9个,日均服务菜农“零换乘”约1000人次。

  走进金寨县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传送带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经激光扫描后,自动落入不同的配送区域。偌大的中转场内,仅有几名工人在各自区域巡视机器运转,处理不规则快件等特殊情况。

  “这里是全省首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金寨县邮政业发展中心主任许远胜不无自豪地说。据介绍,该中心由政府主建、邮政主营,目前共有23家快递、电商和商贸企业入驻,实行统一分拣和统仓共配。按照“短视频直播仓储+打包+发货+配送+退换货”一站式服务模式,中心还配套建设了电商云仓发货仓和电商办公场所,实现商流物流互联互通。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中心满负荷运转下快件处理量每小时高达2万件,每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20万件。

  六安市坚持“交通+电商”,打造增收“云端路”,全力推动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发展,依托县、乡公交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下行通道,“四好农村路”成为了群众的“增收路”。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地区快件收投总量达3259.19万件,同比增长35.04%。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区已有6个开通了“客货邮”合作公交线路,具备“交邮快”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达30个,示范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5个,试点投放无人配送车30辆。

  “我们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推动赶超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坚持‘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以构建‘外联内畅’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工程,不断提升与沪苏浙及周边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朱宏表示。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的“先行官”。今年上半年,六安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同比增长34.91%,占年度计划的63.67%,投资贡献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以10.95%的增速名列安徽省第二。

审核: 郑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