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踏进太阳乡文化站的大门,就听见热闹声一片。二楼群众文化活动室,几个村民正在排练山歌《十月花》,有主唱、和声还有二胡伴奏,悠扬、欢快的旋律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今年以来,为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霍山县以建强“镇团村队”为抓手,出台《霍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霍山县群众文艺团体扶持考评办法(试行)》,按照“乡镇建团、大村组队,每个乡镇镇团不少于1支,村队不少于2支”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展开“镇团村队”组建工作。目前,衡山镇、下符桥镇、磨子潭镇等16个乡镇已组建“镇团”,漫水河镇西镇社区、太平畈乡耿家坊村、上土市镇铜锣寨村等58个村已组建“村队”,广泛开展龙狮舞、打连厢、广场舞、大鼓书、快板书等群众文化活动,有效推进乡村协同治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
王卫东是太阳乡船仓村的村干,村民现在喜欢叫他“王团长”。“曾经的船仓很热闹,不过,是喝酒、吵架的热闹。”他说,“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了,老人和妇女留守在家,到了晚上喝酒串门和扯闲话的较多,张家长、李家短,闲话多了,矛盾就多了。”王卫东说。
趁着县里组建“镇团村队”的东风,山歌世家的王卫东在乡里的举荐和村民的推选下,担任太阳乡“和美太阳”艺术团的团长。在他的带领下,太阳乡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每逢农闲时刻,村民都会赶来,开展舞蹈、戏曲、音乐等方面的训练。
“过去娱乐活动少,干完农活晚上洗洗就睡觉了,现在每天晚上跳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太阳乡60岁的村民范红说,如今她是乡里舞蹈队队长,每晚跳广场舞的有十来个人,风雨无阻。
“‘镇团村队’把平台搭在群众家门口,一方面让‘草根民星’有机会登台展示才艺,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另一方面用本村人,演本村事,给本村人看,展示了群众生活最真实的点点滴滴,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太阳乡文化站站长朱云梦表示。
不仅是太阳乡,如今在霍山各乡镇,基本上实现“四有”:有1支以上的文艺队伍、有一定数量的文艺骨干、有常态化开展的文艺活动、有固定活动场所。各乡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但家庙镇成立“东乡艺术团”,挖掘传承非遗项目庐剧文化,创新打造音乐快板+“但说无妨”系列节目;漫水河镇成立“红色西镇文艺团”,传承“滚龙连厢”“划旱船”民俗文化;大化坪镇成立“茶乡民俗文艺团”,在重要节日走村入户舞龙狮、玩狮子灯;诸佛庵镇成立“诸事如意”艺术团,打造“四弦书”省级非遗文艺精品等。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乡村文化活动320余场,参加演出的群众文艺骨干800余人,吸引群众观看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