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正文

霍山百合搭上“互联网+”快车 步入产业电商化时代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30 15:20:16

  3月28日,霍山百合作为霍山县最具代表性的农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驶入了“互联网+”的高速公路。自此,百合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只需登录渤海商品交易所的P2C(producer to consumer)产业电商平台就能够实现销售、采购、支付、结算、定价、物流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化和一体化。

  产业电商破解发展困局

  “霍山百合”又被称为“药百合”,产于大别山海拨700米以上地区,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2005年被安徽省农委批准为绿色食品。然而霍山百合作为霍山县代表性农特产品之一,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信息指导,种植户盲目增加种植面积,加上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产销组织化偏低等突出问题,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价格不断大幅波动,往往出现供需失衡而导致农户亏损的情况。据了解,2012年前后,百合最高能卖到40元/公斤,但在2014年夏季百合丰收时,百合价格跌至4元/公斤,而且从田里挖百合还要付0.8元/公斤的人工费,许多村民让百合直接烂在了田里。

  “霍山百合销售模式的电商化转型,打开了市场,将让种植农户直接受益。”作为上游供应商的安徽大别山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鹏飞介绍到,首先,拓宽了销售渠道,以前霍山百合的主销地大都集中在江浙一带,而电商打破的销售半径,让每年10万吨规模的优质百合不愁销路。其次,降低了销售成本,P2C产业电商平台上供货商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面”,把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合理分配给产业链上各环节,使生产者增收,同时,也让消费者节支。除此之外,公开、透明的电商平台,消除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隐患,买卖双方共同议价,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产生合理的价格。

  打造“互联网+农业”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互联网+”的若干畅想。那么,P2C产业电商平台打造的“互联网+农业”模式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何鹏飞表示,产业电商平台打造的“互联网+农业”模式,是从整合产业链资源入手,将销售、采购、定价、结算、融资等供应链上各环节由“线下”搬到“线上”,向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家来自全国的百合产业下游企业入驻平台进行采购,重新塑造了百合行业的流通体系,成功打造了从产地直达终端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贸易生态。

  “产业电商的大平台,让小生意更好做了!”常州德盛源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如玉对“互联网+农业”模式感触颇深。对于原料需求小、库存少的中小型百合需求企业也在电商平台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在传统贸易市场,中小企业只有采购一定数量的百合,才能拿到一级经销商的价格,对于订货量少、库存压力大、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拿到理想的价格。登陆P2C产业电商平台,无论订货需求量的大小,企业都能按照公开、透明、统一的价格采购到霍山百合。

  除了价格,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P2C产业电商平台的一大“魅力”。为了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正宗的百合产品,安徽大别山百合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消费者只要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得种植、生产、加工等信息,从而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高质量的百合产品。

审核: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