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晚19时起,受“苏迪罗”影响,我县境内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9日8时至10日8时24小时全县平均降水量达170.1毫米。9日8时至11日6时,全省最大过程降雨量370毫米站点位于我县佛子岭镇;超300毫米的站点共有4个,全在我县境内;超250毫米的站点共有12个,有7个位于我县。仙人冲站点1小时最大点雨量达108.1毫米,创霍山有降雨量记录以来历史之最。
高度重视,提前部署。为将台风“苏迪罗”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霍山县8月7日上午就及时启动了防台风防汛Ⅲ级应急响应,下发了《关于做好13号台风“苏迪罗”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先后召开了县防台风会商会、全县防御13号台风“苏迪罗”紧急会议和县四套班子成员防汛驻点包保责任部署会,全面落实安排防台风防汛工作。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取消双休日,各级防汛责任人和85名县直单位网格化包保责任人全部及时到岗到位、驻村值守,县、乡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防台风防汛工作,举县投入抗洪抢险。各地落实专人、分片包干,对危险区和隐患点展开拉网式排查,对巡查发现的险情隐患安排专人24小时密切监视;迅速将受威胁区域人员、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提前转移至安全地带;所有旅游景点在9日、10日、11日三天暂时关闭,及时做好游客疏散撤离工作;县内所有水面船只一律回港避风、人员上岸。8日15时至9日17时,全县共提前转移安置7483人,其中地质灾害点814人、水库和山塘下游及沿河地区382人、旅游景点3015人、危房住户1386人、五保散户314人、低洼易涝区1310人、施工工地等户外作业人员622人。同时,加强宣传,截止10日下午,全县累计开启预警广播2712台/次,电视台滚动播放预警、预报信息62次,出动高音喇叭宣传车11辆,发送预警短信20余万条,县乡村干部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多渠道向全县人民群众及时发布防台风防汛预警预报信息。
台风来袭,灾情严重。8月9日夜里,我县由南到北全部遭遇集中强降雨袭击,山洪爆发冲毁桥梁、道路、房屋,肆虐集镇、农田、庄稼,我县遭受百年罕见洪涝灾害。短时强降雨造成全县78座小型水库全部超汛限水位,16个乡镇、2个园区全部受灾,大化坪、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佛子岭等乡镇集镇受淹,诸佛庵集镇水深达2.1米、淤泥达60-80厘米,大化坪、黑石渡、落儿岭、佛子岭集镇水深均超1米。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2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1万人,涉水死亡2人,因公殉职2名,农作物受灾面积21万亩,成灾面积18万亩,绝收面积4.5万亩,倒塌房屋1517间,损坏房屋24841间,停产工矿企业51家,损毁县乡村道路1300余公里,损毁桥梁66座,供电中断491条次,通讯中断341次,冲毁塘坝254座,损坏河道堤防512处310公里、护岸2019处、水闸632座、灌溉设施7143处、水文观测站5个,直接经济损失达11.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5.2亿元。
迅速行动,妥善安置。灾情发生后,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驻乡镇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靠前指挥、一线指导转移撤离工作,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挨家挨户清理排查,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即奔赴诸佛庵、落儿岭、佛子岭、黑石渡等重灾区乡镇,现场指导紧急转移工作。同时,积极调遣各方力量前往灾区支援,市武警中队、驻霍部队、县武警消防大队、公安局、城管局等单位共出动230余人参与抢险救援。截至10日下午13时,全县共转移人员6.1万人(紧急转移5.3万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102人,其中:落儿岭镇30分钟内紧急转移2600人、诸佛庵镇40分钟内紧急转移2300人。转移群众被安排在高处安全地带,提供矿泉水、方便面、衣物、常用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科学组织,应急救灾。针对当前救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我县成立了由21家县直单位参与的基础设施抢修、灾民生活安置、宣传报道、社会维稳、后勤保障等五个专项工作组。县政府拨付100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抢修和安置灾民,尽快解决灾区通行、通电、通水、通讯等“四通”问题,加强抢险救灾力量调度,组织供应防汛物资和灾民生活必需品,做好灾区群众救助安置,早日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日下午,共出动地方抗洪救灾人员4.5万人次,投入各类车辆2万多车次、机械设备4万多台班,已修复中断道路20多条、供电线路300余条次、168个通信基站断站恢复使用,乡镇集镇基本恢复供电、通讯。
目前,全县降雨基本结束,为严防“灾后灾”,我县继续组织开展防汛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隐患再排查,重点加强小型水库、重点山塘、山洪及地质灾害点、城市内涝等部位防范,及时抢修加固损坏的堤防、护岸、山塘等水利设施。同时,时刻绷紧生命安全这根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一步转移安置受威胁区域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