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贫困户蒋少国出院的日子。他显得十分轻松,因为经过转诊治疗,他的老毛病有了很大好转。近年来,霍山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通过建立乡镇中医分院,将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实施中医药卫生扶贫,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诊疗服务,有了更多的卫生健康获得感。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2019年7月,以霍山县中医院为总院,单龙寺、但家庙等8个乡镇卫生院为分院,成立了霍山中医院医共体集团。自成立以来,该集团充分利用中医诊疗特色优势,大力实施中医药卫生扶贫,着重打造1+X签约服务团队,为贫困签约对象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做朋友式的家庭医生。霍山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院长助理段茂书解释说, 1+x就是由一名村医、一名乡医和一名县中医院医生组成服务团队,其中村医能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健康情况,县乡优势医疗资源可以下沉到基层,相互配合,让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如果受医疗条件限制,在当地无法医治的疾病,可以随时转诊到集团总部治疗,给贫困群众看病开辟了另一种形式的绿色通道。
蒋少国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转诊来到霍山中医院医共体集团总院接受治疗的。他今年51岁,家里有三口人,一个女儿,全家生活就指望他一个人挣钱,于2016年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多方的帮扶下,家里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但就在前几天劳作时,由于劳累过度受了伤,导致右半边身子麻木。他便到镇卫生院看病,因为设备有限,被转诊到中医院医共体集团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病情有了很大好转。“我在这住院没有交预交金,(整个治疗费用)没有超过3000块钱,护士和医生把我当亲人一样,我都满意,很感谢他们。”蒋少国说,由于家里贫困,要是过去,自己根本就负担不起医药费,更不指望到县里看病,现在好了,自己不但能到县城看病,还没花多少钱,真正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在实施中医药卫生扶贫中,霍山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首先消除村医“空白”村,实现了村村有村医的目标,由集团和分院提供延伸到位服务。同时加强贫困群众慢性病管理,做好建档立卡、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更新。并发挥中医适宜技术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让贫困群众、医务人员和政府满意,村卫生室、分院、集团共赢,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家住单龙寺镇的贫困户金从旵也是1+X签约服务团队的受益者,去年他的前列腺癌复发,先后做了八次化疗,总共花费8万多元,而他个人支付的还不到2800元,并且是就近治疗,省去了往来省城医院的花销和劳顿,对此金从旵非常满意。他说,现在在本地看病方便多了,我还有家庭医生,医疗条件又好,多亏政府的政策好呀。
在推行中医药扶贫工作中,霍山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通过加强双向转诊,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改进服务流程,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困难,逐步降低基层转诊率。同时开辟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治疗政策,形成了一个专门对基层贫困群众开放的有序转诊网络。
段茂书说,医共体集团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选派部分优秀医护人员、优势资源下沉到各乡镇卫生院长期坐诊,通过一些适宜的中医药技术,用简单有效的办法精准施治,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霍山中医院医共体集团单龙寺分院副院长刘正红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因为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到县城就医不方便。现在医共体专家到家门口来了,可以先做个诊疗,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就送到总院。确诊以后,由医共体专家们指导乡村医生就近医治,从而减少了贫困人口不必要的开支。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在中医药卫生扶贫工作中,霍山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已开展基层巡回诊疗和送医送药20余场次,定期开展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32批260余人次,为贫困人口减免医疗费用30余万元。(朱文武 吕洁 潘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