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集革命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库移民集中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大别山主峰核心区为一体的山区县,霍山县于2012年在大别山区率先脱贫“摘帽”,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2016年精准核查全县有重点贫困村4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01户32102人,贫困发生率9.78%。至2019年,全县累计脱贫10416户30062人,43个贫困村整体出列。2020年初,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21%。
健康脱贫拨穷根
“真是幸亏有你们啊,我们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10月14日上午,佛子岭镇通水灌村的扶贫专干李琦送帮扶对象程裕凡、吴章霞夫妻俩去镇卫生院体检,吴章霞拉着李琦的手说。这一刻,李琦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2016年10月26日,当李琦第一次走进程裕凡家中,她的心猛地一颤。户主程裕凡64岁,高血压后遗症半身不遂;妻子吴章霞63岁,因病长年吃药;34岁的儿子程善杰骑车意外摔伤,有严重的癫痫后遗症,一家人光吃药一年就得15000余元。李琦不断地思考,该怎么帮扶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如期脱贫呢?
2017年1月,霍山县开始实行“351”“180”健康脱贫政策。李琦立即来到程裕凡家,帮助他们整理住院和用药账单,教他们用好用足健康优惠政策,还帮他们争取政策代缴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因为程裕凡行动不便,许多棘手的报销和填表手续,李琦自己一趟趟地跑医院、跑村部、跑镇上……
那一年,程裕凡户医疗费总额13502.6元,统筹报销金额8273.35元、“180”补充报销费用2984.09元,自己只需要支付2000余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的医疗负担。
近年来,政府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鼓励贫困户适度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在李琦的鼓励帮扶下,程裕凡家发展低改茶园5亩,每亩产业项目补贴300元,每年茶叶收入也有4000元左右。
2019年,程裕凡家的茶叶收入、务工收入,加上低保金、光伏分红、养老保险金、残疾补贴,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标准,人均收入过万元,程裕凡户自愿申请脱贫。
霍山县通过出台《霍山县健康脱贫“双十”工程实施方案》《霍山县健康脱贫兜底“351”“180”工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倾力推动健康脱贫政策的落实,2018年,霍山县获评安徽省健康脱贫工作表现突出县。2020年,为全县3.04万名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59.7万元,高血压等四种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序时到位,实施贫困人口健康体检16336人,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2344人,救治率100%。
易地搬迁人挪活
62岁的朱厚春拄着拐杖,安逸地坐在自家门口的扶贫专柜前招呼刚来的一批客人。他的新家就在318省道边,不少自驾去陡沙河温泉或是白马尖旅游的游客都在他家门前歇歇脚,顺手买些“红灯笼”辣椒和干豆角、山核桃等山货回去尝尝鲜。
朱厚春一家原本住在一个偏僻小山村,2014年因为旋耕机操作失误致残,2016年洪灾泥石流又毁坏了自家的老屋,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在村两委的关怀下,朱厚春一家申请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新房就位于S318旅游通道旁。搬家后,朱厚春扩大了自家的“红灯笼”辣椒种植面积,当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5万余元,2017年该户光荣脱贫。
漫水河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因受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影响,镇内很多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条件落后,配套难以实施。漫水河镇结合深山区贫困群众生存现状,聚焦“三保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2016年至2018年在全镇11个行政村内规划建设了3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帮助镇内262户881名贫困人口脱离穷窝,搬迁规模全县第一。
为确保农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贫困户集中安置后,镇人大主席杨毅带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结合“十大工程”扶贫政策,量身定制“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后续帮扶措施,通过介绍务工、增设公益性岗位、针对性技能培训、开展中药材和茶叶培训班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户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或一人就业,家庭收入稳定增长,确保每一位搬迁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
至2018年底,霍山全县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6个,完成1675户5459人搬迁入住,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
产业脱贫奔富路
10月15日,太平畈乡洪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南江来到帮扶对象李友清家的天麻田边。李友清的妻子万小英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地上的塑料薄膜和稻草,用手一层层扒开覆在上面的细沙土。“有了,有了,好多好大!”看着地里挤得满满的“天麻宝宝”,万小英喜不自胜。单从扒开的这一畦天麻田来看,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这一块有6分地,估计能收个5万元以上。”吴南江粗略地帮她估算了一下。
“再过段日子,我们洪峰村就热闹了,家家户户种植的天麻、茯苓就要起挖收获了。到时候药材收购商直接开车到农户田地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户立马就能数着钞票咧嘴笑了。”吴南江乐呵呵地说。
2014年,洪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6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25%,在全县43个贫困村中位列第二。
李友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上学,夫妻俩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中经济困难。李友清以前也年年窖茯苓、天麻,但传统窖法产量一直不高。吴南江多次联系技术人员到洪峰村开展技术培训,安排村民到金寨县参观学习天麻高产丰产栽培技术。当李友清家天麻制种正缺乏启动资金时,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帮他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
2017年12月,李友清家种了4分田的天麻卖了1万多元,成为全村第一批脱贫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有105户贫困户,其中95户都不同规模地发展了中药材种植,依靠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18年底,洪峰村“整村出列”,实现了“户户脱贫”和贫困发生率为零的目标。2019年,洪峰村集体收入上升到18.8万元。依靠产业脱贫,洪峰村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近年来,霍山县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建设,立足“稳定长效”脱贫目标,围绕资源做文章,围绕特色兴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闯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减贫”新路径,朝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