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正文

发挥“赈”能量,村、民齐发展
信息来源: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陈波   发布时间:2023-04-11 13:46:12

  春日暖阳下,霍山县黑石渡镇柳树店村的河堤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由一百多名头戴安全帽的当地村民正在进行以工代赈浆砌块石项目建设,挖沟的、砌石的、和浆的、搬运的,每个人脚步匆匆却喜气洋洋。

  “政府出钱帮我们筑堤修路,当然高兴了。今年正月初八一开工,我就来工地上干了。我们的工资按工种,大工300元左右,小工170元。今年有了这个以工代赈项目,出门打工的人都少了,村里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来工地干活了。我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块钱,工地离家近,能按时上下班,早晚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我们都满意。”61岁的村民韩义国脸上都笑开了花。

微信图片_20230411134424.jpg


微信图片_20230411134435.jpg

  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是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

  柳树店村位于霍山县西北部,与六安市裕安区毗邻,由36个村民组组成,现有户籍人口1092户4136人。2014年确定为全县4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9年底整村脱贫。现有脱贫户脱贫户246户866人,监测户1户4人。

  柳树店村作为黑石渡镇境内最远的行政村,村域面积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早,毛竹、茶叶、蔬菜等都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交通不便,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最大瓶颈。

  2022年,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与帮扶单位争取、县发改委、妇联多次到村实际调研走访,结合黑石渡镇柳树店村产业现状,民情民愿,并考虑地形图范围、村庄形态的完整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规划以工代赈项目。

  柳树店村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能改善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增加群众收入。

  据安徽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王远山介绍,该项目属于黑石渡镇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霍山县2022年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除道路拓宽以外,该项目还将为柳树店村新建排水渠3935米、堤防护岸1300米,以及管喷淋系统节水灌溉495亩和新建蔬菜大棚60亩。

  该项目计划投资878.07万元,建设期8个月,采用“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模式组织实施,项目按计划发放劳务报酬250万元,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105万元,其中易地搬迁脱贫群众预计获得劳务报酬5万元,带动当地200名群众务工增收。

  近年来,黑石渡镇柳树店村积极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条进村路太狭窄,多年来,村里的毛竹运不出去,化肥、种子等农资又进不来。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也家家都有小轿车了,一到节假日,这条路就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村民群众天天埋怨,把投诉电话都打到市长热线去了。通过这个以工代赈项目,我们村的路面可以由现在的4米拓宽到双车道6.5米,将有效改善柳树店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黑石渡镇柳树店村第一书记王金凤介绍说。

  要说对这个以工代赈项目最满意的肯定要数霍山县安绿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秦先屈,“我们蔬菜基地每年有机肥的消耗量在100吨左右,因为乡村道路级别不高,我们用大货车从外地买回的有机肥,到了村口就不得不换装到小货车上分批转运回来,光运费每袋就要多花费1元钱,人工上车下车的费用不算,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我们近20万元的投入成本。”

微信图片_20230411134442.jpg

  柳树店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10户种植大户,村集体也流转土地760亩,以“集体经济+公司+大户+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等特色农业。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其中蔬菜种植就达90万元。

  “到今年6月,工程就能提前完工,道路拓宽了,农资进村和农产进城,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更便捷了;河道整治好了,农田排水渠道修好了,对农业灌溉更方便了,防汛抗旱更安全了,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对我们基本农田的升级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看着这紧张有序的施工现场,王金凤也算了结了多年未解的心病。

微信图片_20230411134431.jpg


  “这一段是我们黑石渡镇整个交通改善项目的第一期,下一期杜家冲段已经在规划了。一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柳树店村、杜家冲村这两个对口村都倾力帮扶,争取的这个以工代赈项目一举多得,可以充分发挥补齐交通短板、提供务工岗位、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增收等综合效益。”县发改委工作人员、驻杜家冲村工作队副队长苏林介绍说。

  “十四五”以来,霍山县围绕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赈能量”,带动群众务工增收,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完善了部分安置点基础设施短板和产业发展短板,形成“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效益,促进了乡村振兴。

  据统计,2022年以来,霍山县共完成推广以工代赈项目11个,发放劳务报酬100余万元,带动务工群众200余人。2023年该县狠抓重点项目,在改水改厕、美丽宜居村庄、四好农村路等6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计划投资4000万元,实施项目34个,覆盖全县16个乡镇,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00余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受益、齐发展。

审核: 郑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