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正文

“冬闲”忙起来,乡村“活”起来
信息来源: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文/陈波、摄影/郑昕   发布时间:2023-11-28 15:32:41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时值初冬,秋种结束,往年这时候的乡间,已经到了一年难得的窝冬农闲时节,而对霍山县诸佛庵镇来说,今年的入冬反而快赶上往年最忙的“双抢”了。

  以学促干抓生产

  尽管外面寒气袭人,但诸佛庵镇俊卿社区新建的羊肚菌基地里却马达轰轰,热气腾腾。

  公路边排列整齐的钢架覆膜大棚里,社区居委员会委员、民兵营长苏超锐穿着长筒胶靴,满头大汗地操作着旋耕机。这一上午,他已经翻耕了两个大棚的田地了。

微信图片_20231128150854.jpg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今年的秋收秋种时间紧、任务重,诸佛庵镇各村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冲在先、做在前,带头干、带领干。

  “白天干农活,晚上干工作。为了能节省成本干大事,许多活我们村干部干脆就自己干了。翻耕这10亩地,如果都是请人干的话,单人工费就要4000余元。”苏超锐憨笑着说。

  羊肚菌是个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不过对土地的要求很苛刻,先要在土壤中撒上石灰,平衡土壤PH值,翻耕平整土地后,才能下菌种和营养包。经过秋冬4个月的精心管护,到明年3月开春后才能收获。

  按照往年耕作习惯,诸佛庵镇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的土地便空置成了“冬闲田”,农民在这个时间段的收入也相应变少。

微信图片_20231128150827.jpg

  “今年冬,我们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56万元新建了10亩羊肚菌基地,亩产能有60余斤干菌,产值在36万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有望从去年的55万元突破到100万元。村民也得了实惠,不仅有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还可以就近参与务工。”旁边正忙着分配人手的俊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郑中新说。

  俊卿社区在努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的家庭收入。社区专门成立了村级劳务公司,辖区内的新增水田项目、秋收秋种、厂房新建等都由劳务公司承接,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务工。

  “村里有好多个基地,春上种稻、夏天除䓍、秋收秋种、冬插茶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61岁的村民王春必说。

  良种繁育促增收

  在诸佛庵镇西石门村茗源茶苗繁育基地里,一株株茁壮翠绿的茶苗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几十位村民正在整地、浇水、插苗、覆膜,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眼下冬闲人手足,也正是茶苗扦插繁育的最佳时节。我们流转了周边200亩土地建设茶苗繁育基地,每年销售1500万株左右,产值500余万元。”霍山茗源茶树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志友介绍说。

  诸佛庵镇地处霍山县西北部,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中心建制镇。这里盛产茶叶、毛竹、石斛等,茶叶是诸佛庵镇主要支柱产业,也是本镇富民产业。目前全镇已拥有无公害茶园2.3万亩,其中良种茶园12000亩,全镇年产干茶1300吨,产值780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超过6000元。

微信图片_20231128150835.jpg

  2010年,诸佛庵镇引进霍山茗源茶树良种开发有限公司,在西石门、狮山村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21年该镇组织三个村与霍山茗源茶树良种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公司提供技术、负责销售,村投入资金、土地入股。

  今年,该镇又投入资金500万元,扩建为600亩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拥有200亩不同品种的母本园,300亩扦插苗圃园,100亩良种示范园,成为长江以北规模较大的茶树良种基地。良种基地育有舒茶早、金鸡种、安吉白茶、乌牛早、龙井43等适应全国各地栽培的30多个国家级品种和地方品种。

  得益于镇村各级长期如一地在用工用地、用电用水、道路保障方面对企业帮扶纾困,企业才能够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通过多方发力,茶苗培育已成为助推诸佛庵镇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茶叶是我们镇的主导产业,村民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都来自茶叶。要想持续增加茶叶产值,良种的繁育改良,低产茶园的改造都迫在眉睫。我们通过与茗源茶园合作,他们出技术,我们出资金、建基地。预计到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将达到100万元。”诸佛庵镇西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波说。

  “致富车间”见双赢

  在诸佛庵镇街道旁的一座新建标准化厂房里,十几名女工正各司其职地忙碌着,有的把一根根竹片码好放进机器里,有的把刮削出来如棉花状的竹茹抱到钢架上,拉进干燥房里用蒸气烘干……

微信图片_20231128150842.jpg

  “竹茹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等功效。3吨毛竹能出1吨竹茹,1吨毛竹成本500元,而制成竹茹后就能卖到5000元每吨,主要销往北京、河南等地药材市场。”安徽聚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操时勇说。

微信图片_20231128150851.jpg

  据操时勇介绍,品质上佳的竹茹一要纤维拉丝薄又长,二要茹丝柔软韧性足,三要烘干洁白有竹香。由于市场上购买的机械效果不达标,工厂里这几台中草药竹茹加工机都是他们自己研发制造的,公司每年仅在机器研发上就要投入几十万元。

  2023年10月,该公司以5万元一年的租金租用俊卿社区的660平方厂房,利用诸佛庵镇“大别山第一竹海”的毛竹资源,生产中药材竹茹。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生产了100余吨竹茹,由于品质过硬,产品全部销售一空,市场供不应求。

  “我们有稳定客户,都是订单生产,这一车刚拉走,催货的电话又打来了。货到付款,工资准时发放,工人干劲也足。下一步,我们想让社区把那块土地也流转过来,再研发一个绕球机,上一个无菌竹茹球生产线。每吨竹茹球的价格能达到9000元,效益还能再翻一倍。”操时勇指着厂房对面说。

  “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比外出务工强多了。”今年53岁的吴敬霞是俊卿社区村民,两个月前才招工进厂,如今已是厂里生产线上的一把好手了。

  一年四季活不断,就近务工天天赚。诸佛庵镇妙手破解群众增收难,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大户引领等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家门口的“致富车间”,充分调动村民多元增收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冬闲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也让乡村彻底“活”了起来。

  

审核: 郑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