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霍山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的千顷油菜花开灿烂,在夕阳下随风舞动流光烁金。村部不远的乡村公路旁,58岁的胡忠友用轮椅推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孙剑有说有笑地遛弯,这也是她一天当中难得的闲暇时光。
弱女子有真担当
胡忠友的娘家在相邻的六安市金安区,17岁时经人介绍与山王河村18岁的小伙孙剑相识。胡忠友看孙剑有一门出色的瓦工手艺,干事踏实,模样也周正,第一眼就相中了。不过那时候孙剑家因为父亲长年生病,家境困窘,好事多磨的二人一直拖到1987年10月才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一子。
刚结婚那几年,小两口都勤劳肯干,一起去江苏周庄打工。孙剑会瓦工,在建筑工地上干活,胡忠友则在当地的一家纱厂里务工。生活平淡如水,两口子却甘之如饴,是很让人羡慕的一家人。
2005年夏天,一个不起眼的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个小家庭。有段时间,孙剑总是感觉自己的双腿使不上劲,上坡迈不开腿。一开始也没当回事,时间长了,胡忠友就劝他去医院查查,这一查不要紧,体检报告让他俩的心都凉了半截:孙剑的胸椎第9和第11节之间有一个脊髓脂肪瘤,压迫脊神经,必须得动手术。
因为风险较大,孙剑特地转到六安一家医院做的手术,但是因脂肪瘤体量过大,压迫神经太久,手术失败,导致孙剑自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虽然最终经过仲裁调解,医院支付了孙剑20万元赔偿费,但42岁的孙剑却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那时候他们家有两个小孩上学,还有生病的老人,现在又加上一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丈夫,一大家子的重担全落在胡忠友瘦弱纤薄的肩膀上。“当时我的心里都崩溃了,每天都想哭,后来想想哭也没办法,就每天坚持帮他按摩,帮他活动身体,看他能不能哪一天有奇迹恢复过来。”胡忠友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没了顶梁柱,自己就一肩挑。胡忠友除了包揽下家里所有的农活,还要没日没夜地照顾丈夫,仅有的一点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工补贴家用。看着妻子含辛茹苦地劳累付出,孙剑很心疼却无能为力。
村里人议论孙家都烂包成这个样子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他老婆还年轻,怎么守得住?这些风言风语传到孙剑耳朵里,他也几次劝妻子趁年轻赶紧重新找个人再嫁了,不要再守着自己这样一个废人了。
那时胡忠友拉着丈夫的手说:“只要你还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我嫁给你时,全靠你维持着家里,现在无论你还能不能站起来,我的心都不会变!”
小身板蕴大能量
就这样,17年来,胡忠友每天清晨三、四点就起床,帮孙剑洗尿布、擦身子,换衣服,还要持续半个小时给他按摩双腿防止肌肉萎缩。然后才能做早饭,把丈夫中午吃的饭菜准备好。早晨五六点钟,胡忠友动身去村里的一个农家锅巴加工厂上班,中午自己随便扒拉两口就抢着多干点活,争取下午四点半能早点回家照顾丈夫。“不上班不行啊,他现在每天还要吃药,消炎的、止痛的、还有治褥疮的,一年下来至少也要七八千块。”
从工厂下班一到家,胡忠友第一时间就得先给丈夫清洗,忙完家里的农活后再烧晚饭,睡觉前还要给丈夫按摩双腿,夜里每隔一两个小时还得起来给他翻身。“他自己动不了,长时间不翻身就会生褥疮。”这些年,胡忠友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最难的是夏天帮他洗澡,他这些年活动少了长胖了,身子重,我实在搬不动他,只好在澡盆里放个小板凳,我帮他搬腿,他自己双手撑着从轮椅挪到小板凳上坐着洗。洗完擦干穿好衣服,再帮他挪到轮椅或是床上去……”胡忠友平静地像是在诉说着别人家的故事。
2009年,因老房破旧,加之离集镇较远,往来看病奔波不便,孙剑一家筹集所有款项,在离村部不远处盖起了这幢两层小楼房。
“他身子不能动,不过脑筋好使,以前干过许多年瓦工有经验。我们盖房子全靠他在下面指挥支派,我一个妇道人家哪干过什么大事,全靠他呢!”胡忠友看着轮椅上的丈夫,眼里满是自豪。看他们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的眼神,也许这就是最纯粹最质朴的乡村爱情吧?
十七年来,胡忠友是丈夫的“贴身保姆”,更是丈夫的“私人医生”。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一家人的生活,她不敢生病,不能离家,不敢安心睡一晚觉,不敢乱花一分钱。这么多年,她没有逛过一次街,连自己的娘家也几乎没怎么回。所有的这些苦难,她没有向任何人诉说,甚至也不知从何说起。所有的一切伤痛都被她像琥珀一样层层包裹在自己那矮小瘦弱的身躯里,再聚变成支撑家庭重担的“爱能量”。
“有时看我忙得发愁,他也想法子讲笑话逗我开心。说实话,这么多年,没有他陪着我,我也坚持不下来。生活哪有十全十美,只要平平安安,哪怕日子平平淡淡也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胡忠友的脸上满是岁月的风霜,眼底却始终洋溢着历尽风雨后的恬静平和。
好媳妇育好乡风
“我觉得这一生都对不起她,因为人家都有个好老公,每天能陪着逛逛街,一起干干家务,而我连这点都做不到。我现在整天不是在床上就是在轮椅上,都是我老婆在侍候我。看她一天忙到晚,整日操劳的小身板,我恨不得我自己去死,也不想这么一辈子拖累她。但她还整天乐呵呵地让我别多想,她说不觉得有多累……要不是她,我也捱不了这么多年,早没了。”说到这里,原本七尺高的汉子,如今却佝偻在轮椅上哽咽起来。
“现在都习惯了,也不觉得有多苦了,这些年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胡忠友笑笑说。
孙剑家的两个小孩都聪明懂事,女儿看到母亲一个人持家实在艰难,初中毕业就坚持要外出打工贴补家里。儿子学习成绩优秀,胡忠友说服丈夫说什么也要供儿子把书念出来。她自己虽然读书不多,但她坚信,只有读书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砸锅卖铁,跪地求人,我们也要把书读出来!”在这件事上,胡忠友表现出平日少有的严厉和坚持。在她的一再鼓励和支持下,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读了三年研究生,现在已经是芜湖一家汽车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每逢节假日,子女都会带着孩子们回来看望二老。原本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在一双柔弱单薄的肩膀努力支撑下,又恢复了幸福和美满。
“孙剑家的媳妇真是没话说,远近闻名的贤良人。”山王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胜感慨地说。据孙胜介绍,孙剑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给他家办了两个低保,每年有七八千元的政府补助,县残联每年也有1500元左右的政策补助。作为脱贫户,他家享有每年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贴。为了方便胡忠友照顾家里,村两委还在村集体经济艾草加工厂里给她安排了公益岗位。
“这些年胡忠友真是不容易,既要赡养老人,还要相夫教子,一直不离不弃尽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性格又好,从来没和村里任何人争过一句嘴。家里生活虽然困难多多,但两口子还整天有讲有笑,遇事也有商有量的,是我们山王河全村的好榜样。”说起自己村里的好媳妇,孙胜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最近,作为孝老爱亲的典范,胡忠友家又被县妇联和县文明办评为全县“最美家庭”。
在胡忠友的悉心照顾下,孙剑的身体壮实了不少,精神也开朗了许多。“你们看我还长胖了不少,天晴时我自己坐着轮椅去自家的池塘边钓钓鱼,和邻居们聊聊天。这两天春暖花开了,她忙完了还经常推着我出门去看看花,到村里广场那边去透透气,日子美着呢!”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依相伴,永不言弃。胡忠友,这个年近六旬的乡村弱女子,十七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为家为爱付出一切,此中甘苦冷暖自知。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懂得多少大道理,但她用一生的守候坚守着爱情的承诺,恪守着家庭的责任。乡村的爱情里,没有鲜花礼物,只有柴米油盐。这个平凡又普通的农村妇女用一生的守护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诠释了一个朴实农民善良坚韧的优秀品质,她将爱心孝心注入每个子女后代的心中,也深深感染着这个古老乡村的文明新风。(陈波 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