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霍山县单龙寺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真心为了群众、真诚依靠群众、真干服务群众,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做了一些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工作。
察民情,解民忧,历史遗留上“出实招数”。单龙寺敬老院自建成以来,由于消防通道设置不合理,消防验收一直没有通过,数年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尾大不掉成为了“老大难”。2022年以来,考虑到该敬老院已有“院民”30余户,靠近主街道,且周边群众多次反映安全隐患,该村驻村点长江萍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情况,积极主动对接“巨邦公司”,实地勘察了解,就解决方案多次探讨。截至目前为止,该整改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各项整改措施已经开始有序进行,有望在今年中旬完成全部整改,通过消防验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察民解忧强的是民生的里子。
听民声,解民愁,人居环境上“下大力气”。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契机,霍山县单龙寺镇精准发力,掀起了全力打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生态美、文明优的人居环境热潮,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东风桥村作为中心村,一直走在前列。据悉该村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落到实处,避免重面子轻里子,多次召开动员会,明确落实责任到人,实行“包保责任制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在整治过程中,驻村点长“杨超”发现街道外环路“爱菊宾馆”屋后,有大片空地被杂物堆砌,生活用水也随意倾倒,整个区域充斥着刺鼻的味道,周边群众也是苦不堪言,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回村后他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了解相关情况,并成立专班,村干部牵头,联合环卫、城管,多次上门协商劝导,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堆放的杂物得以清理,废水也排进管道,整个区域焕然一新,新修整的小菜园有了乡土的气息。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如今单龙寺镇建管网,污水处理不再难;清粪污,分类回收不乱排;环保厕,设计合理污染少;改习惯,不考蛮干靠示范;人居环境美的是民生的“里子”。
代民言,解民盼,疑难杂症上“花真功夫”。单龙寺镇迎水庵村新开岭路连接着2000多亩混合林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改善周边群众生活有着重大意义,2020年“718”洪灾造成该路段近200米塌方,由于损毁面积大,预估需要花费近10万元,因此一直没有得到修复。今年是出材和林场抚育关键之年,因为道路的中断,原订的计划也被打乱,单龙寺“乡村振兴专员”彭青梅在驻点迎水庵村后,高度重视此事,打算以此为突破口,彻底激活全镇上下谋划“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的信心。在多次实地走访了解后,她立即联系镇项目办、林业站、村两委、村民代表多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集思广益,探讨出路,在了解到林业部门的“竹材道”项目规划的时候,想到可以挂靠该项目申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有了想法,行动就有了方向,通过走访上级部门,了解有关政策和申报问题后,单龙寺镇党委政府决定从2022年全镇“竹材道”项目中划归6万元资金再由该林场承包人出资20%,收益分红群众承担10%,共同出资10万元,用于该路段修复和铺设水泥路,彻底解决塌方隐患,目前该项目已经处于前期准备工作,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完工。从“扶贫工作队员”到“乡村振兴专员”,不变的是情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坚守。修路解难富的是民生的里子。
养民风,解民事,赡养纠纷上“显真温情”。2022年新春伊始,单龙寺迎水庵村彭某兄弟二人就赡养老人和财产分配问题起了纠纷,双方互不相让,无奈之下,只得来到镇平安办“为民办事窗口”寻求帮助,当天接访领导耐心听完了前因后果、了解各方诉求之后,第一时间抽调“精兵强将”由镇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成立专门的调解队伍,亲自上门调解。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调解人员从情、理、法三方面对当事人分别进行劝说、开导,一方面满足两位老人想要在一起安度晚年的想法,动之以情;另一方面就赡养费及相关财产作了合理分配,晓之以理。最终,在调解人员循序善诱的开导和温情感化下,两兄弟达成了一致赡养意见,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面上化解的一家人的“小矛盾”,其中传承的是亘古不变的“老规矩”,蕴含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引领的是一镇的“好风气”。涵养民风暖的是民生的“里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单龙寺镇凝心聚力,秉持为民情怀,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着力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扮靓乡村振兴的“面子”,夯实民生的“里子”。(万智奎)